摘要: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接球方法。通过对高中学生上课和平时篮球比赛的观察,发现,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结构不清楚,手型不正确,手指手腕用力不当,传接球不协调。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运用实验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关键词:双手胸前传接球 学生 技术分析
一、引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竞赛项目,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任何战术意图和战术方法的实现主要取决于队员是否掌握了相应数量的、熟练而准确的基础,并能有意识地加以合理运用,以求达到战术的要求。先进的技术必然促进战术的发展和变化,战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又反过来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技术,并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篮球比赛和战术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结构不清楚,从力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用力顺序不当,甚至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用力只是把球推给了对方。根据各种资料表明,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已从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有关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分析和应用相对甚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在平时的篮球比赛和在体育课上的学习对中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进行分析与应用。
二、研究对象的现状
从2010年就开始进行观察和了解。开始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大部分学生对传球技术结构不清楚,动作方法掌握不当,出现了手型不正确,传球过高、过低,力量过大、过小等问题。因此,我从力的角度分析:双手胸前传接球时主要是靠手臂、手腕和手指用力将球拨出。手臂用力:传球时肘关节微屈便于很好地掌握传球时用力的大小带动小臂发力将球传出。手腕用力:手腕往内旋转,有一个翻腕的动作,使手臂的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旋前固定肌处于紧张状态,以便能很轻松的将球传出。手指用力:拇指、食指用力拨球使球旋转以保证球的准确性;中指、无名指、小指护球将球固定。远距离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时要通过下肢蹬地、跨步、腰腹综合用力及上下肢协调配合而产生的合力,最后通过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将球传出。在接球时的用力时双手手指自然分开,两拇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向强上方伸出,两手成一个半圆形。当手指接触球时,双手将球握住,两臂顺势屈肘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两手持球于胸腹之间,成基本站立姿势学生在双手胸前传接球时手臂、手腕和手指用力的顺序不正确,大部分只是手臂用力手指和手腕没有动作,在长距离传球时下肢没有蹬地结合腰腹的力量紧靠手臂的力量传球,用尽了全身的力量而没有能够突出体现在传球时的特点,所以造成力量过小球没到对方的手等一系列问题。
三、趋势发展
世界篮球运动始终由美国、欧洲国家占据优势。亚洲强队处于第二至第三层次,非洲目前较滞后。尽管发展不平衡,水平有高低,然而世界篮球运动都朝着“智博谋高”、“身高体壮”、“凶悍顽强”、“积极快速”、“机敏多变”、“全面准确”这一总趋势以及不同流派风格和多种打法并存的方向发展。即篮球运动将继续向着“智”、“悍”、“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有新意,相互将融为一体。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水平也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体现出了多变、快速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抓好篮球运动的全面普及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结合;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男、女篮先后在竞技水平上处于滑坡状态,狠抓竞技水平的提高,并从改革管理体制和竞赛制度,依靠社会办队着手,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中国篮球运动尚未形成自己适应时代发展和与国际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相呼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篮球理论体系和明确的训练指导思想以及技、战术风格与打法。篮球观念、观点和训练手段方法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改革创新局限性大,科学氛围不浓。所以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也应该朝着设计水平发展,与世界水平接轨不断的发展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并在次之上不断的创新提高中国篮球技术的水平,根据对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分析,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时手臂、手腕和手指用力方法不正确,在平时学习和练习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有意识的加强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分析,做到用力方法正确、协调,在完成好这方面的同时学生还应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高水平学校运动水平之间缩小差距。当今篮球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只完成好双手胸前传接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朝着传球时的隐蔽性、及时性发展,这样才能在同学之间的比赛或者在学校组织的比赛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篮球运动人才,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赶上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从力的角度来讲,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用力顺序不当:使用手臂、手腕和手指的作用力来将球传出技术不够清晰,在长距离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时没有很好地运用下肢蹬地的力量,结合全身协调用力将球传出。使人感觉到用尽全身的力量而没能够体现在传接球技术上。
2.学生接球时身体重心过高,手指手腕过于僵硬,没有减轻来球时的力量,造成接球后手指扭伤,胸口被砸伤的现象。建议在上课和课余的时间加强练习做到接球时:两眼注视来球,两臂迎球伸出,双手手指自然张开,两拇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向前上方伸出,两手成一个半圆形。当手指接触球时,双手将球握住,两臂顺势屈肘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两手持球于胸腹之间,成基本战立姿势。
3.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结构不清晰,不知道在双手传接球时基本要领。造成传球手型不正确。建议在平时的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结构的讲解和练习,做到传球时:双手持球于胸腹之间,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身体成基本站立姿势,眼平视传球目标。传球后脚蹬地发力,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伸,两手腕随之旋内,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拨球并将球传出,球出手后,两手向下略向外翻
4.学生手指、手腕力量过小,造成传球时不到位,传球失误影响比赛。建议在平时的学训练当中应有意识的加强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训练。让学生手抓杠铃后做翻腕动作,指卧撑及挺推等练习力量的动作。这样才能在双手胸前传接球时不存在由于力量的欠缺而导致传球的失误影响比赛。
5.学生在平时的比赛当中存在传球不及时或者不够隐蔽性被断球的问题。建议学生在完成好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时,应朝着传接球时的隐蔽性、及时性方向发展。如:在平时的练习和上课期间可做一个人在中间断球,另外两个人传球,断球后换人的练习,有意识地提高传接球的质量,这样就能够避免已上的错误,才能在比赛中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