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英汉语篇省略之差异
1.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语言使用方面,人们经常趋向于简洁而不是复杂。 西方人更加注重语言的结构;中国人更加注重语言的意义。
中国哲学在语言的意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西方人的强调结构不同,尽管有时候结构的不完整令西方人费解。所以成分由内部的关系连接着,很少受限于结构的影响。周围的句子以及他们排列的方式都有助于整个语篇的简洁。由读者或者听者去发现省略的成分以及暗指的语篇。相反,英语注重形式,语法,因此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句子成分。
中国句法结构要比英语更为灵活。在汉语中,句子意思的传递不局限于句法的结构。而英语中,传递的形式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思。所以汉语要比英语更简洁更直接。
2.形合和意合
学者们一致认为,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6] [196],英语外显的形态完全可以满足词的语法和语义信息要求;而汉语的语词内涵极为丰富,它可以基本上满足词的语法和语义信息要求。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汉语是以词序或语义为中心,不管句子是否完备。而且,与英语不一样,只要表达意义,与意义无关的形式成分皆可省去。英文句子中主谓结构完备,形态齐全,衔接手段使用充分,所以说英语是一种表达意义十分精确,高度形式化的语言。而汉语重内容,轻形式,只要达意,能省就省,省略的时侯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7] [349],但汉语文字的语义含量远远超过英语。
(三)、历史背景的差异
总的来说,省略在英语中的省略要比汉语多,汉语使用重复用法更为多些。我已经提过中国人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的不同是导致省略用法使用不同的主要原因。但是导致英语和汉语省略用法差异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回顾中英两国的历史,可以得知两国国家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过程。英语很长时间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与其它语言组合的过程中,而汉语经历的是一个稳定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归因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现实—客观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语的特点可以用“言简意赅”来形容。而英语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英语具有一个相对简单自然的句子结构;二是英语具有丰富的词汇,在表意上体现了强大的功能。汉语的特点则是“言简意赅”。
四、总结
通过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中英文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省略衔接手段在两种语言都有广泛的应用,体现了省略使语篇连贯的特点,但由于黑色幽默特殊的语言特点即:语言支离破碎,所以省略在两种文本中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英文中大量使用了省略用法以达到语篇衔接与连贯,但中文文本为了便于理解补充了一部分省略用法,这也是中英文省略差异的体现。具体分析表明,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场大型的对话,其中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心理的对话等等,在这些对话中省略用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其中小句型省略使用频率最高,这也是由小句型省略主要应用于疑问句的的特点决定的。通过小说中英文文本的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省略的使用特点的异同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翻译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章振邦.《英语中的“省略”现象》.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
[4] Heller Joseph.1961.Catch22 [M].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Inc.
[5]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程爱民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6]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7]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