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李贺《感春》),这两句诗中的燕子,分别是作为报春使者和祥瑞象征这两个家喻户晓的意象含义运用的,除此之外它还作为以下意象来运用。
爱情燕。燕子是美好爱情的化身,它常常传达着思念之情。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正是因为燕子这种成双成对的习性,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也就有了爱的失落、空寂、惆怅与期望。“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朱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吴宫双焚荡,雏尽巢亦空。惟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李白在这首《双燕离》诗歌中,用燕子象征情侣,把爱情悲剧表现得凄婉悱恻,催人泪下。
飘零、离别燕。古代文人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除了用浮萍、孤雁这些意象外,也常用燕子。“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圆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这是借燕子起兴,寄托身世飘零之感,凄凉感人。“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此时燕子已非燕子了,已经成为一种羁旅乡思的象征。 “红花半落燕于飞,同客长安今独归。一纸乡书报兄弟,还家羞著别时衣。”(许浑《送杨发东归》),写出了惜别时的依恋,真挚动人; “东流江水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写了别后的思念,缠绵悱恻; “燕巢空后谁相伴,鸳被缝来不忍薰。”(司空图
《洛中三首》),写尽物是人非的感慨,孤寂难遣。
怀古燕。燕子是时事变迁的见证者和吊古伤今的寄托者。古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无不用燕子来以物寄情。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人李益在《隋宫燕》中,通过“隋宫燕”所见的一切,反映出了隋宫的寂寞、萧条、冷落,抒发了诗人对隋王朝的衰亡之感。(李益《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另外还有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传书燕。平常我们说“鸿雁传书”,殊不知,精灵小燕也是代人传书的邮差。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唐人顾况在《悲歌》这诗中就希冀燕子来传书寄相思。(顾况《悲歌》“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由寄书及寄情,寄托、希望于燕子者更是大有人在,“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其离情之痛,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人们幽诉离情之苦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