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就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成长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而且也符合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渗透性。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文字知识以及思想内容。相比其他学科,语文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更加明显,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语文渗透性强的巨大优势,在学生的小学学习阶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是我国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目标之一。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基础,因此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提升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体制中的实际效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1层次分明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心里年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适应,所以,德育的渗透也同样具有层次之分。例如,低年级的课文《刘胡兰》,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语文教师讲解时点到即可,小学生只要知道刘胡兰是人们的英雄就好了。高年级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对环境和情景的描写较为深刻,学生能够透过人们对总理的送别情景中感受到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和对总理的不舍与难过的心情,进而了解总理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完成学生学习生字词的任务,还能在无形中用优良的精神品质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1.2共鸣性高
小学语文教材中,好的课文饱含了作者的真实感情,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作为语文教师不能片面的重视生字词的讲解,还要充分挖掘词语中渗透的浓浓感情,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对字词和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一种共鸣,更好的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2.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起着示范的作用,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老师的行为对于学生具有启发作用,老师在教学中的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做好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优秀品德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自身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对学生起引导和导向作用,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的形象,进而发挥榜样的力量将教师的优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对德育的了解。老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也可以构建一些引导模式,向学生介绍正确正确的做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人生观。身教胜于言传,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在重视通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老师本身的言行。老师也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将存在的问题和老师同学们探讨,让学生对德育教育和自身的言行有更深刻的了解。
2.2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育是教师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德育渗透相结合。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字表达来逐渐领会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其次,教师应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引申,将教材中优秀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合理延伸,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程度出发,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优秀人物或者事件的学习,深度理解其优秀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3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比较直接,对于真情实感的表达更加接近自身所思所想。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有助学生认识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并将真善美的品质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文章是对一个人思想的文字表达,一个人的品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文章品质的好坏,要让学生认识到每篇文章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精神内涵。
2.4阅读为载体
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以及经典美文,学生在领略作者思想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接近生活的文章会产生共鸣,从而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无形之中。
2.5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文活动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另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选择积极向上的素材,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可以选取一些正面的案例。比如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爱国歌曲歌唱比赛、优秀文章朗诵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要,教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祖国,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品才兼优的学生。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探究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和课堂教材教授中。通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过程,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
[2]李秀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曹丰勋.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
[4]李俊华.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
[5]窦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J].课外语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