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拓展学生思维有积极作用,阅读能力也是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小学阅读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阅读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文本,数量和内容上存在诸多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览需求,不利于提升文学素养。因此有必要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延伸阅读内容和深度,促进小学生将思维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空间,从而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知识,提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阅读素养;意义;策略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的拓展和延伸,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拓展阅读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而且能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拓展阅读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开展拓展阅读的策略,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拓展阅读对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坚定地认为,在学生智力发展阶段,阅读教育起到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充实头脑、开阔眼界。具体而言,拓展阅读对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可充分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新课标”中明确表示,小学语文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挑选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课外读物,开卷有益,提高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趣味性。拓展阅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均较为灵活,可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中,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感悟到生活真谛。
其次,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拓展阅读并非完全以课外内容漫无目的的阅读为主,而是对课内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从单篇内容拓展到多篇,根据有限的内容拓展补充更多的引申知识,在此过程中不仅增长了学生见识,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对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有积极作用。
最后,可陶冶学生情操。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内容均属于文质优美的名家作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受到美的陶冶,但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十分有限,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拓展阅读则能让学生从课堂中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彰显个性特征,此外,在阅读与自身兴趣爱好吻合的阅读材料时,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言行举止也会逐渐受到影响,从而提升阅读素养[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创设课外阅读图书推荐课
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需充分注重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立足课堂内容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达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延伸无缝对接的教学目的,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升阅读素养,例如在《西湖》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与西湖有关的图片、故事、资料等内容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如雷峰塔、白娘子、岳王庙、楼外楼等典故;学完《卧薪尝胆》一课后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小学生成语故事》、《春秋战国历史故事》等课外书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实和成语典故。
学生在阅读书籍后会产生很多新奇的体验和想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教师可在图书推荐课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提供表述读后感的平台,以学生相互交流、评比、汇报等方式为主,例如学生在完成了教师推荐的《小学生成语故事》的拓展阅读任务后,可通过多种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①书面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小卡片、四格漫画的形式记录自己阅读成语故事时的心得,并整理成读后感和图文并茂的读书简报在课堂上展示[3];②口头讲述。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故事大王等比赛,鼓励学生将成语故事讲述给同学听,评选出语言表达最为流畅的学生给予奖励;③情景表演。可让学生分饰成语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拓展阅读
以兴趣为基点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能充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了解到“变色玻璃”、“吸热玻璃”“防盗玻璃”等新型玻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此时教师可向学生阐述:“除了我们所学到的这些,还有更多有意思的新型玻璃,大家想不想一睹究竟这些玻璃有什么新颖的地方?”然后展示在杂志或互联网上搜集的拓展阅读材料:用于建筑物的玻璃虽然优点很多,但在常年风吹日晒雨淋的环境下,玻璃上会留下很多脏东西,既影响采光又影响美观。而日本东京大学目前发明的自洁玻璃,可通过二氧化钛涂层防止灰尘和污垢在玻璃表面聚积,达到自主清洁的效果。由于玻璃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物体,小学生听说还有不用擦洗的玻璃后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相关书籍,认识其他类型的玻璃,如防弹玻璃、航空玻璃、隔音玻璃等,以兴趣为出发点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激发阅读兴趣[4]。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教师可在班级创立图书角,每月评选一本优质书籍让学生细读,还可鼓励学生捐献自己喜爱的书籍与同学共享阅读的乐趣,并在班级中选定图书管理员负责书籍的保护和借阅工作;基于图书角的基础上还可开展家庭读书、亲子读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处于民主平等、氛围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当中,激发阅读潜能和热情,博览群书,在与家长、同学、教师分享阅读体会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从而努力打造一个书香童年[5]。
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需立足与课堂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确定拓展阅读的范围和实施策略,教师可在创设图书推荐课堂和举办阅读交流会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班级图书角、家庭读书、亲子读书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共享和博览群书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戴新莲.提升阅读素养,打造书香童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实施策略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186-186.
郑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对提升阅读素养的实施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5(11):62-62.
胡立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40):202-202.
罗彬,付廷均.探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6(35):101.
左治同.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5(17):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