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与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与方法
来源:互联网 sk004 | 王彩凤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创新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造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学到知识。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各抒己见,无所顾忌,往往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师生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合作研究,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培养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教给方法,培养技能。

  在合作交往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就是组织组内讨论。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安排的"组内讨论"或流于形式、草草应付了事;或学生七嘴八舌,耗时多而效率低,最终还是由教师讲解了事。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现象的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程序未作妥善详尽地安排,为此,我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步,教师出示供讨论的习题,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或自学片刻(1-2分钟),以便于学生理理自己的思路,为小组发言作必要的准备。第二步,开始组内讨论。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有自由。讨论式、指定发言式、中心发言式、循环交流式等等。一开始组织讨论时,学生比较拘谨,主动发言的积极性不高,一般可采用指定发言。等组内讨论的气氛逐步形成了,也可采用其它的交流形式,具体可由学生根据本组特点自行决定。在交流讨论时,每一组应轮流安排某个学生做记录员,简要记录一下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要点,便于比较、归纳,去异存同,形成本组的观点。第三步,集体讨论。由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地点拨、讲解,最后小结。因此,任课老师都喜欢借我班上公开课。合作技能有很多,要使学生有所掌握提高,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加以指导,教给方法。如小组讨论时,怎样倾听他人的发言,怎样评价他人的观点,怎样做讨论的记录,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合作互助时,怎样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别人,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你的意见,日常生活中,怎样与老师、其它组进行交往等等。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针对一开始学生在方法的掌握上不够主动,我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四个"敢"字上下功夫,促提高。四个"敢"即敢说、敢问、敢想、敢争论。敢说:积极主动地发言,说话声音响亮,有条理,不怕说错;敢想:要想别人想不到的,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敢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向教师质疑提问,养成有问题就问的习惯;敢争论:有不同意见,要敢于提出来,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看法(包括敢与老师争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已有所提高,当然,以上这些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养成。

  四、加强学生合作交往学习的质量。

  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竞争。竞争,能使人奋发上进。的确,我们日常教学中所组织的一些竞争活动,如听写字词比赛、写作比赛、词语接龙比赛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激励推动作用。为此,我所教班级的成绩都在全年级的前几名。

  其实,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如今,我们普遍提倡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由此,在实施合作交往学习中,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合作交往学习的质量,我尝试采用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我引导学生确立"自身努力+相互合作=小组成功"的合作竞争观念;在此基础上,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课堂中的讨论发言情况、作业情况、组内的互帮互助、合作交往情况等进行考核,以计分制的形式评选每周的最佳互助组、齐心协力组、进步显著组。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可喜地发现:在合作竞争式的学习情境中,由于注入了竞争的活力,学生(包括一部分中差生)对学习任务特别地投入,思维活跃,兴趣高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合作交往学习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合作竞争式的学习情境,让小组的成员们共同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性,组员间的凝聚力自然而然地得到增强。此外,小组的各个个体之间,合作交往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地加强。组员们在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其他成员的成绩,极大地诱发了学生间主动督促、互帮互助的行为。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中差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在组内经组员们的互帮互助,及时得到了补救解决,较好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教育也面临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人才,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其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善于合作交往。而纵观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由于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影响,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呆板的"秧田式"课堂组织形式,过于单调的"一问一答"课堂教学方式等都过分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压抑了学生的身心,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商业故事《商业故事》
《商业故事》杂志,旬刊,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重庆新华书店主管,《商业故事》杂志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
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于194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074/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学术论...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主办,于1999年创刊发行。,为综合类石油炼制和石油...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420/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基...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于1995年创办,面向全国发行的医学类学术期刊。《武警后勤学院学报》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
中国畜牧业《中国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016/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技推广...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