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遵循个性探究、个性发展的原则。有效地培养学生个性创新思维能力,增长学生的创造力。在写作中展示自我、显示灵性、张扬个性。
一、把握当代学生的作文脉搏,诊断作文思维存在的病症。
目前,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隔离了学生的个人生活、个人特点和个人潜力,使学生写作内容真情实感的少,大众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见解的少;动辄瞎编故事、假大空;而抒写真情的往往是苦闷、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显出当代高中生不应有的消极情绪,内容折射出其生活源泉有影无形,个性生命毫无飞扬,思想灵光荡然无存;构思上不少学生下笔前没有整体意识,不紧扣主题安排裁剪题材,构思陈旧呆板、简单化、公式化,偏离题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思维作文训练探究
个性化思维是文章灵魂 ,个性化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激发作文训练的核心。如何激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思维能力,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探讨和实践。
1、审清话题,多角度立意,发掘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多角度立意是对同一话题、材料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就可能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特征、新性质,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写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胜的效果。多角度立意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顺着思,顺理成章见成熟;反着思,反弹琵琶翻新曲;两面思,辩证推求出灼见;前瞻思,超前预测见创意;反馈思,以古类今获新知;整体思,整合出巧见功力;局部思,众里寻巧见机智。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个性化的思维空间,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突破思维定势,或同中求异、或小中见大,发人之未发,见人之未见,写出立意不落俗套的文章。用逆向思维,撇开已有的定论,从反面立意,以获得新颖独特的见解,从传统观点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不仅不陈旧,反而能激活学生个性化思路,有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以“知足者长乐”为话题写作,从正面立意,可以写人满足就快乐,教育那些得寸进近尺、贪得无厌的人;从反面立意,则可以明白知足会使人目光短浅、固步自封,从而使人知识浅薄、斗志丧失;一个民族知足就会落后,一个国家知足就会不发展,一个人知足就会不进步,进而深刻分析知者长乐。一则话题、材料可以调动学生灵巧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加以审视、分析、理解,从而提炼出新的观点来。例如〈〈毛遂自荐〉〉这则材料,从毛遂、平原君和其他门客三个觉度分析立意,每个角度都能提炼出多个观点,从毛遂这个角度可以提出:1)、毛遂有自知之明,相信自己能当大任;2)、毛遂敢于突破陈旧观念,勇于展示自己才华;3)、毛遂自荐成功,说明有实力,英雄有用武之地;4)、毛遂能脱颖而出,客观机遇是必要条件;5)、毛遂敢想敢作的精神值得赞美。学生从材料分析观点中找出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立意,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来。
2、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拓展学生个性化思维创新能力。
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审题立意必要的思维形式,是衡量个性化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王蒙说过,自己丰富才能感受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学生一旦拥有真情实感,就会见山而情寄于山,遇水而情融于水,就会给世界更多人文关怀。丰富的情感需要联想想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学生在审题立意中丧失了联想想象的本能,学生只能见山说山、见水说水,而不能由山引出自己个性化的联想想象。结果学生即使身处真实的生活环境也不会产生表达联想想象的欲望,更不用说写出情感丰富、文采横溢的作文。要实现写作教学的个性化必须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的好习惯,见山而不是山,而是奔马、游龙、屏风、钢墙铁壁;见水不是水,而是明镜、云天、素涓、离人泪。总之,在联想、想象的帮助下,学生才能个性化地挖掘出生活的美来。例如以“雪”为话题,由雪的颜色可以联想到洁白无暇和一尘不染;由雪的作用可以联想到雪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由雪覆盖大地可以批评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盖大地的污秽,或者鞭达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逢,万木萧条。
3、感悟生活,攫取素材,开掘学生个性化思维创新能力。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指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 让生活成为作文源头活水。那么怎样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攫取具有个性化的素材呢?
1)、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个性化增添素材。 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生活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是“审视”,也需要诚心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不断问为什么,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也就是说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情趣哲理时代精神
2)、体味生活、拓展个性,让个性化升格素材。诱导学生有意识地体味生活,生活是一块多棱镜,人们看到它不同的侧面便对它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理解,由此便产生了丰富的感情,多彩的世界。生活是一间房子中的窗。有人说:“一扇窗开出一道风景,一扇窗开出一种情调,不同的窗演绎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窗诠释了不同的感受,然而缤纷世界的迥异,又何止于一扇窗呢?于是一种种生活千回万折的映照,一个个时代波澜壮阔的激荡,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章。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体味生活,才能拓展出有个性的习作内容。例如有个学生的习作写道:“文明带来的最大弊病,也许就是人类精神的桎梏,每一个人都满足于吃饱穿暖、早起早睡,幸福无比的生活几乎扼杀了人类的自由思维。政治书上怎么说,我们就信了;历史书上怎么说,我们也信了;我们依赖着课本上的教育,从来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周围的一切。文明把世界变成了巨大的砖墙,教育把每个人压制成一模一样的砖头——顺从而且不愿意思考。于是猴子们乐呵呵地歌颂着幸福的生活,耍弄着‘朝三暮四’的老头在砖墙后面窃窃地笑。”正是基于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才敢于抒发这样有个性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