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的教学应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一个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来”“去”带宾语的情况, 分析“来/去”带宾语的两种结构:“动词+来/去+宾语”和“动词+宾语+来/去”,以及留学生在使用中出现的偏误,最终针对这一语法点提出建议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趋向补语、来、去、宾语
一、趋向补语“来”“去”带宾语的情况
(一)“来”“去”带宾语的两种结构
动词带上趋向补语“来”、“去”后,还可以带上宾语,当趋向补语“来”、“去”和宾语都出现在动词后面时,“来”、“去”和宾语的位置将有两种可能:
- 动词+来/去+宾语(A结构) 2、动词+宾语+来/去(B结构)
例如:走来一个人/送去一本书 例如:拿一支笔来/送一本书去
(二)可以出现在以上两种结构的动词
1、 位移动词
(1)自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主体自身移动的动词,如:走、跑、吹、奔、爬、飞、飘。例如:他很快爬上岸来。(通过他的自身动作“爬”而由水里来到岸上)
(2)他移动词,表示受动者的位移的动词,如:运、拿、端、送、寄、拉、抬、拖、搬……
例如:小王搬来一张桌子。(动作者通过“搬”,使桌子的位子由别处到此处)
2、非位移动词:指不含有位移的语义特征的动词,如:切、煮、泡、沏、包、炒…….例如:①切个西瓜来 ②沏壶龙井来
(三)位移动词带“来”“去”带宾语的情况
1、带处所宾语的情况
“来”“去”带处所宾语时,只能将其置于“来”“去”的前面,即B结构(动+宾语+来/去),而不能采用A结构,作趋向补语的可以是“来”,也可以是“去”。 例如:①苹果皮扔垃圾桶里去/*苹果皮扔去垃圾桶里
②他走进图书馆来/*他走进来来图书馆
2、带实施宾语的情况
“来/去”带实施宾语的动词只能是自移动词,一般采用A结构,很少用B结构,并且趋向补语只限于用“来”,不能用“去”。
例如:①走来一个小男孩 *走一个小男孩来 *走去一个小男孩
②飞来一只小麻雀 *飞一只小麻雀来 *飞去一只小麻雀
3、带受事宾语的情况
位移动词的第二类“他移动词”可以带受事宾语,并且带受事宾语时A结构和B结构都可以用,所带的趋向补语可以是“来”,也可以是“去”。
例如: A结构 B结构
- 送来/去一箱苹果 送一箱苹果来/去
- 寄来/去一些钱 寄一些钱来/去
- 搬来/去两张桌子 搬两张桌子来/去
(四)非位移动词带“来”“去”和宾语的情况
如果带趋向补语“来”“去”和宾语的动词属于非位移动词,那么就不能采用A结构,而只能采用B结构。一般都是表示建议、命令等语气。
例如: A结构 B结构
- *切来/去个西瓜 切个西瓜来/去
- *炒来/去盘儿西红柿蛋 炒盘儿西红柿蛋来/去
③*沏来/去壶龙井 沏壶龙井来/去
二、留学生使用趋向补语“来、去”带宾语的偏误
根据鲁健骥先生对趋向补语使用偏误的类型分类,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类。由于本文主要为趋向补语“来”、“去”带宾语的分析,学生偏误类型主要就限定在结构与语义搭配之间的错误,下面主要将其偏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来、去”与宾语错置
(1)处所宾语位置有误
例如:①我明天要回日本去。 ﹡我明天要回去日本。
②他喜欢进我的房间来和我谈话。*他喜欢进来我的房间和我谈话。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来/去”充当补语,宾语都是表处所的,只能置于“来/去”的前边,即只能用结构“动词+处所宾语+来/去”这结构。
(2)非处所宾语位置有误
例如:①妈妈一直提醒我带多点冬衣去。*妈妈一直提醒我带去多点冬衣。
② 我口渴了,快端一杯水来!*我口渴了,快端来一杯水!
上面这个例子表明是一个未然事件,动作还没有发生,所以得使用“动词+宾语+来/去”。
2、带宾语时遗漏了“来/去”
例如:下午,妈妈寄来了一件包裹。*下午,妈妈寄了一件包裹。
上面这个例子有“来”与没有“来”就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有“来”表示说话人在告诉对方,妈妈给他寄来一件衣服,他是收到包裹的人;而没有“来”则变为只是叙述一件事情,妈妈寄了一件包裹,寄得对象不明确。
3、带宾语时误加“来/去”
例如:① *很难说出来当时的心事。 很难说出当时的心事。
② *这个地方给我留下来很深的印象。 这个地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趋向补语“来/去”带宾语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趋向补语“来”和“去”带宾语是留学生学习和掌握经常出错的地方, “来/去”与宾语的位置有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如果光靠形式上的区别来教授给学生是不行的,主要还是实际的应用,所以还要结合一定的语义才能让学生理解,在使用中少犯错误。下面将主要探讨如何将趋向补语“来/去”带宾语的两种结构与其两种语义之间的相结合,将其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旨在更好地将这一语法点教授给学生。
(一)趋向补语“来”和“去”带宾语的两种语义:已然义与未然义
1、结构“动词+来/去+宾语”通常表示已然义的情况,即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并且可以加上“了”,也可以带上表过去的时间名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