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人文元素·人文环境·人文评价 ——课程教学视野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探索
人文元素·人文环境·人文评价 ——课程教学视野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探索
来源:互联网 sk006 | 王利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课程教学    人文素养     人文元素   人文评价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人文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仍然在于课程教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整体要求,本文认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将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写入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和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授课教师要明确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树立人文教育和技术教育并重的观念,积极挖掘各专业课程真善美的人文元素,将其作为人文教育的素材,并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和谐、民主、尊重、宽松的人文环境,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文素养评价和考核。

  关键词课程教学 人文素养 人文元素 人文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要从人力大国向人力强国迈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高职教育要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这种偏重专业技能培训的教育,弱化甚至忽视人文素养的工具主义的教育理念,偏离了高等教育实行“心智训练、情感陶冶”的育人使命,其实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定位,是一种脱离于现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在最近20年的教育改革,我们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正从为经济增长服务的教育模式,转移到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上来。[1]其主要特点是,注重人文素养教育,注重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高等技能人才的后续发展能力。

  而当前工具主义教育主宰下的课程设置,把高等职业教育简单等同于职业技术培训,课程结构粗放单一,直奔主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结合《纲要》和一线教学经验,我们认为以下五点值得探讨。

  一、将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硬性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学认为,教育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它确定教育的内容、考核的指标和方法,为日常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既具有改变自然世界之智能,又具‘心灵自我唤醒能力’,以期在个体生命中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在个体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2]目前高职课程教学目标主要设置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部分,把课程教学主要定位在教师知识传授、学生知识了解上,定位在原理、方法、工具的运用上,定位在专业技术培养上,属于工具主义的教学目标,未能把人文素养教育目标同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本质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地位。

  将人文素养教育目标落实到实处,既要从宏观着眼,又要从具体着眼。除了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之外,首先,要将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落实到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专业教学计划中,把“塑造具有人文情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之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摒弃岗位职业技能课程单边倒的倾向,而应该将人文素养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并摆在同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高素质”与“技能型”并重,使人文素养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定位、岗位要求、职业发展等方面相适应。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将人文素养目标写进每门课程、每一堂课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课堂教案中。要把这一目标同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并列,并且细化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目标、实施方案、考核方法。在课堂教案中,要有体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授课内容,并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文素养教育流于一种空洞的形式。

  二、深入挖掘本课程的人文元素,实现课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贯通的。自然科学以数理研究为基础,延伸了人类器官的功能,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使人类获得了身心的高度自由,文明由此开始。究其然,科学在创造发明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博大的精神,对人类的大爱,对未来的信念,沉甸甸的使命,对未知的好奇,对世界之美丽与神奇的感悟,这些都是可贵的人文精神。而事实上,当前的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是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这种割裂必然带来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人格结构上的不完整,必然影响他们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无法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生命热情和工作潜力。

  课堂教育是实现知识传播和素质提高的主要阵地,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必须重点抓课堂授课。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就是要努力挖掘本课程深层的人文素养教育要素。每一个课程的大纲都可以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服务方向,指出其对学生的职业精神、道德情操、情感意志、美学追求等方面的要求。各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把每一堂课都当成艺术,都能够实现知识传授并超越知识传授,使课程教学上升到一个精神高度,总结为一种道德要求,一起融汇到学生的头脑中。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教师,要深入挖掘、提炼所授课程含有的真善美的元素,把对真善美的追求渗透于育人的全过程,真正地把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在这里,我们坚信,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有着巨大的相通性、相容性,而不是相互隔膜、相互区分甚至对立的,而且人文指向应该是各种学科、各种课程得以沟通桥接的桥梁,也是所有学科的最终指向。同时,我们也坚信,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技术、技巧,其内核含有丰富的人文元素,只是缺乏挖掘和提升。

  当然,专业课程的人文元素的挖掘不应当停留在穿插几个科学家的小故事,而应该深入到科学精神、批判意识、真理观念、人本理念以及人生态度中。例如,力学教学中伽利略的力学发现就可以彰显真理与谬误的斗争、反权威与定论的批判精神、坚守自我的执着精神等。建筑材料教学中,新型环保材料的产生是由不同旧材料加工而成的,由此可以说明事物其实是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和谐共处而不仅仅是尖锐对立的,也可以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的发展贯彻人本主义原则,等等。由此可见,专业课程人文元素的挖掘要求教师撇开狭隘的专业观念,打通科学与人文的壁垒,旁征博引、纵横交联,融合各学科于一体,提炼出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思想智慧。

  专业课程人文元素的挖掘,应该是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极具潜力和能量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为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载体和平台。它将和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并列而成为人文素养教育的“三驾马车”。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贵州林业科技《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林业科技》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09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
宁波节能《宁波节能》
《宁波节能》(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宁波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宁波市节能协会、宁波市节能监察中心主办的刊物。 《...
生物技术世界《生物技术世界》
《生物技术世界》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的部级、国内目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性商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672/Q、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2060),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向国...
中国农业教育《中国农业教育》
《中国农业教育》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572/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热点我...
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
《实验室科学》(双月刊)是由南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刊物。 《实验室科学》本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科教兴国...
美术向导《美术向导》
《美术向导》(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本刊是初中级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和师范院校师生的普及类美术技术为主的部级刊物。 《美术向导...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