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主要途径
来源:互联网 luo | 肖新俊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在明确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要实现理念融合、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和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要打造“3 个平台”,构建“6 大模块”,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2017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寄予很大期望,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创新型国家。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认识偏差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理解存在误区,仅仅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方式以提升学校在激烈生源竞争中的筹码。没有真正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材建设滞后

  市面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并不像专业教育教材那样规范,部分教材的内容却严重滞后。如:简单抄袭引进国外教材,教材编写水平低、章节重复率高,以创业基础理论为主,缺乏具有时代感的案例。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管理不足

  从调查情况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高职院校很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达不到学生的知识需求,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缺乏实效性,主要还是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来布置作业任务,实践课程大部分流于形式。

  (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缺乏

  创新创业教育外部环境有效性不够,创业政策和法规解读不到位,资金利用不充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相脱节,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急需完善,有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实训、创新平台都十分缺乏,平台间能力递进、资源共享、多维联动等功能无法实现。

  (五)缺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授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层面,目前几乎没有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科研的队伍。在师资建设也存在非常大的缺口。学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未能很好的融合,在高职院校既有创业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非常少。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理念融合

  观念是先导,要想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充分认识二者融合对于社会、学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实现理念的转变,从思想上对二者融合予以高度重视。

  1、政府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辅助者、拉动者、调控者。主要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参与监督等方式来施加影响。对于学校、企业甚至个人来讲,政府的动态就是其行动的风向标。政府必须将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发展规划、支持政策,通过实施政策条例来支持、敦促学校和企业等相关主体积极开展实施。

  2、学校各群体都必须从自身角度转换观念。第一,学校领导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不要把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之上,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第二,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能适应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能力要求。同时制定激励、鼓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学生认识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3、对于用人企业而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就在于为其培养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21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企业立于不败的关键。企业人才观的改变,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一种时代需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合

  高职院校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课程,开设必修和选修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试行学分制。具体而言,就是打造“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1、打造3 个平台。一是创新创业保障平台。建立网络政策宣传平台,网络宣传平台可以包括微信、qq、微博等方式宣传创业政策。二是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创客工作站等,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保障条件,为在校生开展创新研究、创业孵化提供实践平台,形成有效人才集聚。三是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借助学院技术优势、师资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宣传和展示企业及其产品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开展“订单”或“委托”培养,聘请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人员、工匠技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导师,企业参与现场教学指导、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实践环节,通过并购、参股等形式参与企业建设的实训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建立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校外实训平台。

  2、构建6大模块。一是创新创业意识课程模块。收集成功创业企业家案例,编成教材,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创业思维,帮助学生寻求创业动机,激发创意灵感。二是创业战略课程模块。开设创业战略课程,运用波特五力模型来进行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掌握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中的五种竞争力量:潜在进入者、供方、买方、替代品、同行企业间竞争,培养学生持续创业意识。三是创业知识课程模块。重点通过开设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理论、市场均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能力;学习国际商法、合同法、公司法的基本知识,进行初级商法培训;开设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工程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终端为王、差异化营销、游击营销、4P 营销等理论运用的经典案例,培养学生营销能力;把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课程的经典内容传授给学生,培养其领导能力。四是创业实战课程模块。针对自主创业者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制定商业计划书的方法和流程,使其能独立完成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写出合理的商业计划书,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实践活动检验商业计划书的可行性。五是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课程模块。高职院校可以使本校创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创业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让本校创业的学生进行部分教学,用优秀的创业团队树立榜样,调动学生创业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灵活适应能力,最终成为创新创业道路上的“赢家”。六是创新创业文化课程模块。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出台政策扶持创新创业社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以创新创业辩论赛、创业小品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汽车技术《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杂志,于197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113/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材料、工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杂志,于196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027/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哲学、...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340/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华通技术《华通技术》
《华通技术》主要根据本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作为一个技术窗口。随着在行业中知名度提高,现在行业和刊物中处于经验丰富地位,因而也报导本行业电器动态、行情,...
炎黄春秋《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月刊)创刊于1991年,是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文化刊物。 《炎黄春秋》是以史为主的综合性纪实月刊。该刊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团结炎黄子...
党政干部参考《党政干部参考》
《党政干部参考》(月刊)创刊于2000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主办。本刊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反映现实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全国各级党...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