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城市化与社会文化教育之相关
论城市化与社会文化教育之相关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黄雪琼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城市化;社会文化教育;需求;作用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城市化是现代生活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给成人教育带来新挑战。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开展社会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化;社会文化教育;需求;作用

  近几十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给成人教育带来新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对社会文化教育的诉求 社会文化教育主要指的是在社会对成年人所提供的有关公民意识、审美情趣、卫生保健与身体锻炼以及个人生活方面的各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是物质、形式上的过渡,还包括人的思想、行为模式的过渡,人作为城市化的个体决定了城市的精神风貌,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化文明,使其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就需要对这些“新市民”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抛弃固有的陈旧习惯,形成新的适应城市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等。

  (一)新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得到教育提高

  在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属性差异上,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表现最为强烈,也是城市化进程首先面临的困难。因为,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关键是要在大迁移的同时实现人的城市化,全面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本地农村户籍人口尤其是现在的中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初中,接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程度偏低,他们的受教育状况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与城市化进程中对人的素质要求更是相去甚远。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密切联系,新市民的科学文化程度直接对家庭、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限制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选择职业、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等,因此应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学会方便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等,这就使得在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力量来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并发挥自己的力量建设城市,从而使城市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二)新市民需要培养新的思想观念来适应城市生活

  城市是个多元社会,是不同思想观念的交融点;城市又是个开放系统,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对外交流,市民的观念也更具有弹性和适应性;同时城市市场经济发达,各个领域充满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些对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们来说,都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为在城市的激烈竞争中求得良好的生存条件,市民化的农民必须改变传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在思想上走向开放,感情上富有理性,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农民转变为新市民,活动范围扩大,涉足许多新领域,他们思想观念需要通过教育以更新,包括爱护公共卫生、公共设施、遵守公共交通秩序等社会公德的教育;包括国家安全、城市抗灾、城市规划、城市环保等城市形象教育,以改变着新市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情感态度等。

  (三)新市民行为方式的转变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新市民在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上的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上:(1)生活的散漫性和无序性转变为有节奏性和条理性;(2)生产的季节观念转变为严格的工作时间观念;(3)以血缘、地缘为主的人际交往转变为以业缘为主的人际交往。(4)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为主转变为间接的通讯传媒信息沟通为主。(5)农业生产的固定性转变为职业角色的易变性。传统的生活模式是封闭的、简单的、并且富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而现代生活模式复杂化了、开放化了,而且变得没有多大强制力了。此外,人们的居住形式转化,发生由分散的低密度向集中连片的高密度转化。这种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与现在生活方式还不适应, 原有的行为方式必然会与城市上的社会秩序、行为规范发生严重甚至是剧烈的碰撞,这就需要对新市民进行现代观念和城市公共生活意识、城市文化意识、市民守则、城市文化规则和法制教育等多种方面的教育,来培养交通、卫生、环保、安全等城市文明行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方式。

  (四)自由度和闲暇时间增加需要教育来丰富生活内容

  乡村农民生活方式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节奏比较缓慢,农业劳动繁重,闲暇时间少,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传统农村的文化生活贫乏而又单调;相比之下, 在城市生活方式中,个人生存的自由度越来越高,闲暇和休息时间日益增多,城市生活社会交往频繁广泛,生活节奏非常快, 生活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较高的物质消费也有一定的文化消费,劳动、职业方式多样化,有利于人的兴趣和爱好的满足,有利于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闲暇时间增加,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是人全面发展自我的重要领域,科学、健康、文明地分配闲暇时间,将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为了派遣闲暇时间,人们对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需要通过社会文化教育帮助他们科学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引导他们增加科学知识的学习、阅读报纸书籍、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使新市民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更有意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养成文明生活方式。

  二、社会文化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文化教育提高个体社会适应力

  城市化的过程,是农民放弃原来的农村的生活方式,融入一个新环境、开始一种新生活的再社会化的过程。由农村到城镇,生存空间骤然缩小,生活节奏突然提速,社会限制明显增多,原本习惯于相对独立、散漫、自由自在生活的农民,其生存、行为方式必然会与城镇的社会秩序、行为规范发生严重的矛盾冲突,甚至发生传统和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的碰撞。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其生活方式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而城市市民的衣、食、住、行的社会化程度都比较高,对公用事业如水、电、煤气等部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由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过渡,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生活不断出现的新要求,或完全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以适应新的环境,即必须不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因此,需要发挥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加快实现农民再社会化的进程,以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培养起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提高其社会适应的能力。

  (二)社会文化教育提高个体生活质量

  提高新市民生活质量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城市化进程应该让农民真正享受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幸福生活,因此,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民市民化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向往完善的人格,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要求社会为其提供更为有效和更为完善的服务,期望自己成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家庭成员,能够处理好邻里关系,教育好子女,增加家庭收入,学会与家庭衣食住行有关的各项生活技术,以提高生活质量。社会文化教育以各种形式和广泛的教育内容,适应成人对社会交往和信息交流的迫切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婚姻教育、子女教养教育、家政教育、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文化艺术修养方面的教育、体育教育及娱乐方面的教育,帮助人们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个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采写编《采写编》
《采写编》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168/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网络时代、西...
中国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经济学》
《中国劳动经济学》是2004年创办的全国性劳动经济理论刊物,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和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
中国天主教《中国天主教》
《中国天主教》杂志,于196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669/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葡园文艺...
中国服饰《中国服饰》
《中国服饰》杂志,于200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988/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设计趋势分...
芙蓉《芙蓉》
《芙蓉》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079/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中篇小说、短篇...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555/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