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笼养蛋鸡均匀度的综合控制
笼养蛋鸡均匀度的综合控制
来源:互联网 sk001 | 陈征义 吴迪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蛋鸡;均匀度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养鸡业的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养殖人员对选育优质的鸡品种、使用营养更为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和对疫病防治都有了普遍的认识及足够的重视。但是对鸡群整齐度,即均匀度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结合公司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对提高鸡群的均匀度的意义和措施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蛋鸡;均匀度

  稳定高产是每个蛋鸡饲养者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许多养殖人员只是一味的迷信选育性能优良的蛋鸡品种、使用各种全价配合饲料和使用大量药物对鸡群疫病进行防治,片面的追求鸡群成活率的高低,忽视了对整个鸡群均匀度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饲养者对提高鸡群均匀度的意义认识不足。各种饲养试验及生产实践都证明:鸡群均匀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鸡群产蛋量的高低、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产蛋期产蛋率、产出的蛋重和整个鸡群死亡率这一系列重要的生产指标,并最终影响到养殖业者的切身利益。

  1 均匀度

  提到均匀度,种鸡养殖户首先想到的是鸡群体重的均匀度。然而,体重的均匀度只是反映了种鸡生长发育的均匀度。因此,将均匀度片面的理解为体重的均匀度是不科学的。实践证明,科学的均匀度不仅是鸡群体重发育的均匀度,也是种鸡骨骼发育的均匀度、种鸡性成熟时间均匀度的统一体[1]。这个统一体一致性越高,说明鸡群的均匀度越好,良好的均匀度才能使鸡群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能。所以,采用综合性管理控制和维持鸡群良好的均匀度是必须的,而且需从雏鸡入手,并贯穿于种鸡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2 育雏前准备

  对于循环使用的鸡舍应在两批种鸡饲养间留有至少15天的空舍时间,期间还要对鸡舍和鸡舍中的各种设备用具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最后要对鸡舍进行熏蒸消毒。需要指出的是,熏蒸消毒应根据疫情变化选用合理浓度,一级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14ml,高锰酸钾7g;二级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甲醛溶液28ml,高锰酸钾14g;三级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甲醛溶液42ml,高锰酸钾21g[2]。对于新鸡舍用一级消毒,发生烈性传染病或烈性传染病流行期间用三级消毒,其他情况用二级消毒。消毒时应注意布点均匀,以便很快在整个鸡舍都同时达到有效浓度。同时,较高的温度会增强消毒的效果,在18~48℃时,消毒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细致的进雏前准备工作是整个鸡群以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也将直接影响鸡群的成活率及后期整个鸡群的均匀度。当雏鸡进入鸡舍前,所选鸡苗最好最好为同一孵化场的同一批鸡苗,而鸡苗从孵出到进入鸡舍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应激积累的过程,因为鸡苗将接受接种疫苗、公母鉴别、挑选装箱和运输等一系列应激因素的刺激。因此,在鸡苗进入育雏舍应控制舍温33~35℃,保证饮水器中水源充足,并在水中加入3~5%的葡萄糖或电解多维来缓解应激,并在雏鸡饮水3小时后,饲喂开食料,努力使种鸡养殖和未来的生长均匀度有一个良好开端。

  3 育雏期管理

  3.1 合理分群

  由于转入育雏舍的鸡苗在体质上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分群时应通过肉眼观察、触摸等方式将体质体质好坏不同的雏鸡分群饲养,其中将弱小的雏鸡放入温度较高且光线充足的上层鸡笼中饲养,以利其饮水采食,促使它们快速恢复体质。同时根据雏鸡体质的强弱调整鸡群的饲养密度,对于体质较弱的鸡群不但要减少饲养密度,而且可以在饮水或饲料中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鸡群恢复体质。

  3.2 准确短喙

  雏鸡断喙具有避免啄癖、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意义。不准确的断喙会使雏鸡受到伤害,影响到雏鸡的采食量,最终影响到雏鸡的体重和均匀度。科学合理的断喙应在雏鸡7~8日龄进行,所使用的断喙刀片应加热至700℃左右,使其呈暗红色并保持锋利。断喙全过程尽量在2~3秒内完成,合格的断喙应切去上喙1/2、下喙1/3[3]。为防止伤口出血还可以在断喙期间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促进伤口愈合。

  3.3 全群称重

  雏鸡饲养至3周时,为准确将鸡群分为大中小三个鸡群,要进行全群称重,平均体重±10%范围内为中鸡、小于10%为小鸡、大于10%为大鸡,大鸡放入上层鸡笼,小鸡放入下层鸡笼[1]。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人工、鸡数等原因,有些鸡场会根据饲养经验的积累人为划定不同大小鸡群的体重标准。分群后可以先期对大鸡进行限饲,小鸡暂缓限饲,等鸡群体重相近后再同步限饲,这种方法将有利于鸡群生长的一致性和均匀度。

  3.4 育雏期间还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鸡群进行合理分群、科学饲喂的的前提下,饲养密度就与鸡群的均匀度直接相关,适宜的饲养密度可以保证鸡舍良好的空气质量、减少应激、防止啄癖。过大的饲养密度使饲养环境卫生变太差,空气污浊,鸡采食和饮水拥,挤种鸡活动受限、生长发育受阻,导致鸡群均匀度下降,而饲养密度过小又会使鸡舍设备的利用率低下。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种鸡品种和它们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实际情况下种鸡的生长状况来确定适当的饲养密度,以保证种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

  适宜的饲养密度确立后也同样要有充足的料位和水位来作为种鸡生长的基础,我们的饲养广东麻鸡的生产经验表明,水位要求:10周龄前每只不少于2.5cm, 10周龄后每只不少于3cm;料位的要求:育雏期5cm/只,育成期为10cm/只。

  4 育成前期的管理

  7~14周龄为种鸡的育成前期,种鸡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饲养。种鸡生长到育成阶段后,鸡舍温度以18~28℃为适宜的温度范围,其中最高温度不应高于30℃,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湿度为50~55%[4]。同时重视通风换气,在中国南方尤其要防止鸡舍内高温高湿环境的出现。

  育成前期是养殖者利用改变饲料投料量来调控种鸡体重和骨骼发育的最佳时期。原因在于种鸡在此生长发育阶段,其生殖系统尚未开始发育,主要是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因此在这段饲养期内,通过合理的限饲来控制种鸡的生长速度,保证种鸡每月增重达标,同时控制体重在饲养标准推荐体重的下限,尽量减少种鸡体内的脂肪沉积,不但有利于保证种鸡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也有利于鸡群生长的一致性和未来良好的均匀度。

  控制投料量,即限饲。通常在种鸡育成阶段所采用的限饲方式有:每日限饲法、隔日限饲法、每月限饲法[5]。经过生产实践证明,采用隔日限饲法饲喂种鸡的效果较好,即把2d的饲料量合为1d饲喂,而另1d停料,只供给饮水。这种饲喂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次投喂的饲料量大,鸡群中种鸡强弱争食的状况可以得到缓解,鸡群个体间采食整齐度好,同时也可保证鸡群可以达到良好的均匀度,但是在饲喂同时要注意每只种鸡都应留有足够的料位以供采食。

  5 育成后期的管理

  育成后期一般指种鸡生长的15~21周龄。在这一生长期养殖者的工作重点是调控种鸡的性成熟,尽可能令种鸡的性成熟与体成熟保持一致。为了达到调控种鸡性成熟的目标,控制鸡舍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是促进种鸡生殖系统生长发育的最适办法。但是,光照时间和强度的控制不仅限于种鸡育成的后期,为了使鸡群更好的生长发育并达到一个良好的整体均匀度,光照条件的控制是贯穿种鸡养殖始终的问题。因此,种鸡饲养的生产经验表明:1~2日龄23h光照;3~7日龄12h光照;8日龄~21周龄8h光照;19周龄10h光照;以后每周增加1h光照,到23周龄达14h光照,24周龄保持光照15h。由此可见,在育成后期的光照时间一般为8h,而在保证光照时间的同时,光照的强度也是宜弱不宜强,育成期的光照强度一般为5~8Lux[6]。鸡若发生打斗或啄癖,应减少光照时间或强度。除此以外,持鸡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给育成蛋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有利于鸡群均匀度的提高。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淮海医药《淮海医药》
《淮海医药》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18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卫生管理、...
氯碱工业《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杂志,于196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170/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蒸发与固碱...
湖北电力《湖北电力》
《湖北电力》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378/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新能源及可...
全球史评论《全球史评论》
《全球史评论》(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术辑刊,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全球史评论》 致力于在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
山东畜牧兽医《山东畜牧兽医》
《山东畜牧兽医》是由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和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畜牧兽医类技术性刊物,主要报道畜牧兽医方面的研究动态、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技术等,为促进我国畜...
思想与文化《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半年刊,创刊于2001年,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 《思想与文化》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