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柏林危机美国胜利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当然是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能够供应一座封锁城市中250万柏林人需要食物、医疗和过冬的煤。但本文中笔者想说的是美国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得到了柏林人民的支持。没有柏林人坚定不移的支持,空运不可能胜利。
关键词:第一次柏林危机;柏林空运;两个德国
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美国之所以胜利,与柏林人民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柏林人民的支持主要表现在柏林人的抵抗和公众舆论两个方面。
一、柏林人的抵抗
“抵抗”就是柏林人一系列行动的总和,这些行动表达了他们厌恶共产党获苏联的统治,忠诚于西方或选举产生的柏林政府。行动有很多,个人的抵抗:如拒绝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示威游行,拒绝领取东柏林供给的食物或其它供应等等。也有非具体行动,如忍受各种困难而无抱怨,支持城市中非共产党领导者等。除了个人抵抗外就是具体组织的抵抗。最典型的是市政府的雇佣人员。他们有时必须选择是为共产党或是为西方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柏林的警察,尽管会遇到共产党的绑架或暴力,但他们仍坚持做他们的工作。劳动力的抵抗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不参加共产党组织的独立联盟,而且,他们从整体上来说对不可能的工作条件给予很大理解。不参加削弱西柏林抵抗能力的运动。雇主或多或少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避免解雇工人,没有官方指示便调节困难,他们不仅理解问题,而且尽最大可能解决问题。最后一个就是家庭主妇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不同的个人都进行了各种程度的抵抗,当然每个组织东都有少数人不抵抗,也有人有时抵抗有时不抵抗,但从总体来说抵抗是主流。
在危机期间柏林人在心理上和物质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抵制苏联的要求就要承受着物质和心理压力,苏联通过各种方式引诱他们支持东方或至少不支持西方。他们利用柏林人希望有更好的经济生活,预测西德将会经济混乱。只要他们转向东方,德国统一社会党承诺给他们更多的食物、电力和燃料。苏联利用人们恐惧:恐惧战争,西方国家复仇,有反共产党态度的人都将被绑架,害怕财产被没收,害怕苏联军队或东德警察侵入西部。
普通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还要忍受着巨大的诱惑。只要部分接受苏联的管理,他们就能得到食物、燃料和工作,苏联统治下的条件也不是很诱人,但至少比西柏林要好。西占区居民的物质条件比战后初期还要糟糕。当问到最影响他们的是什么时?回答是热量和食物,不是一种物质困难威胁柏林人,他们一起使柏林人生活极端困难,而且一个月一个月继续,不知什么时候是结束。
西柏林生活最不确定的因素不是来自柏林封锁,而是来自东西方马克的共同流通。1948年10月份调查显示,大部分西柏林人认为他们有足够的东方马克,但对收到的西方马克数量不满,三分之一的人说,他们收入中根本没有西方马克。人们对东方马克抱怨,因为地方不收东方马克,东方马克不值钱。
尽管食物燃料缺乏,电力不足,双重货币,但是基本的生活仍像以前一样继续,严重的社会经济混乱可以通过结婚、出生、离婚犯罪等反映出来。但是西柏林这些变化都不大,偷盗环境有利,但犯罪并未上升。从这一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封锁期间尽管很艰难,但并不是无法忍受。虽有饥饿、寒冷,但人们能获得基本需求。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没达到破裂,但我们也不应该缩小人们所遭受的物质上的和心理上的压力。尽管人们承受着如此巨大的物质和心理压力,但人们为了其政治和人类权力非常坚定和坚决。他们没有被东占区更多的光和食物所诱惑。
柏林人之所以能够坚持有四个因素,第一,西方国家维护他们在这个城市中的地位,其外在的表现就是柏林空运。第二,民主领导团体拒绝将政权交给苏联傀儡,拒绝执行有苏联掌握这个城市的经济法,尽最大努力聚集柏林和世界舆论反对苏联入侵,这是一批坚定的官员强烈反对。在民主德国领导下,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柏林人的社会和政府进程从未被打破。没有这些有效的个人领导和管理机制,民主官员的力量会更虚弱。第四,抵抗士气,这一士气广泛传播,大部分人自然的作一切事情去抵制封锁。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前三个的关键特性很明显,最后一项不是很直接,但保卫柏林必不可少。
如果西方国家不确定其政策会得到柏林人权益的支持,西方国家是不会开始空运的。
二、公众舆论
柏林外的东德西德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公众舆论也影响了封锁的进程,虽没有柏林那么强烈,但对危机结果仍有间接影响,西占区领导者相信能击败苏联的暗杀,西方国家应该做每一件事帮助西柏林,另一方面西德平民在封锁之初也表达了他们的热情和支持柏林的态度。西方民主国家对柏林危机的公众舆论由三种态度主导:钦佩柏林人;为空运的成就骄傲、自豪;希望缓解紧张关系。舆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封锁期间美苏双方都试图操纵公众舆论,苏联和德国共产党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求助公众舆论证明自己正当,或为其政治利益提供机会便于对德国和同盟国领导者施加影响。
吕特尔和其他的民主领导者也意识到的运用公众舆论去做决定。不会使用武力或示威游行,但柏林领导人作了他们能做的一切去提高抵制意识的形成,然后看这种强有力的表达。吕特尔知道他想要的,他的目的是大众的目的。他希望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维护他们在柏林的地位。
封锁之前和封锁期间最经常提到公众舆论的是西方领导者。很快,苏联切断了柏林和西德之间的交流,同盟国的官员认为封锁是靠不住的,因为它将影响公众舆论,尤其是德国公众的舆论,他们并不欢迎莫斯科。封锁之后人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苏联将很快崩溃,因为他们失去了他们在德国获得的仅有的一点声誉。西方国家通过空运;实行经济限制反对东德;增强欧洲的防御和经济;采取其他措施改变世界形势使对苏联不利,西方国家确实最终影响了莫斯科的政策,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公众舆论支持他们已经实施的措施。他们确实也得到了舆论的支持。
总之,柏林人的抵制和舆论在柏林封锁最终得以解除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3年版
2.埃尔德曼K.D.: 《德意志史.第四卷,世界大战时期:1914~1950》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1987年
4. 戴·霍罗威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74年
5.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考验和希望的年代(1946~1953)》三联书店1974年
6.惠勒:《美国对德政策:1945-1950》,贺丽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
7.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南方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