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从“钱学森之问”看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体——创新教育
从“钱学森之问”看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体——创新教育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刘岩 顾晓华 刘景军 任洪亮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钱学森之问 古代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其关键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基础在教育创新。教育工作者需以谦恭的态度充分认识和吸收传统文化和教育,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素质匮乏的表现和原因,正本清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使创新教育落在实处,才能适合社会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 古代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刚刚已逝智者、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多次给总理温家宝提出的一个问题。被学者们称之为“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正如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给新任教育部袁部长的公开信中写道“从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1905年废除科举至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已逾百年。从1977年重新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至今,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已经有30余年。应当说,积3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深层次的。例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破的瓶颈。”

  我们不敢断然解释钱老的疑问,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谈谈在高校教学中传统文化与创性思维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一、古代教育剖析

  古代教育家很早就认识到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必须把它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和解决,而教育问题的解决,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教育家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即“德智统一观”, 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重视启发内心的觉悟,相信主体内在的力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因材施教

  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的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 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四)树立教师的典范

  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 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回答子贡的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也曾在学生面前评价自己说:“若圣与仁, 则吾其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也。”他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五个方面的典范:

   学而不厌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 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

   温故知新 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 社会问题,知道解决的办法。

  诲人不倦 孔子30岁左右开始办学,40多年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在从政的5年间,也仍然从事传授,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有的学生品德很差,起点较低,或屡犯错误,他也不会嫌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

   以身作则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

   教学相长 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自己。

  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代教育伴随着社会的兴衰,但教育保留的优良传统是不会变的,优良教育传统是在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积淀起来的,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规律,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必将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强大而深远的影响。教育创新必须以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开卷有益《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21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馨悦平台、...
福建电脑《福建电脑》
《福建电脑》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115/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应用与开发...
辽宁医学《辽宁医学》
《辽宁医学》杂志,于196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12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著与经验...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312/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263/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物...
素质教育博览《素质教育博览》
《素质教育博览(中高年级版)》由多位著名教育专家策划,确立了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生存,承受挫折,树立竞争意识;学会做人,培养爱心,关怀社会人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提高创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