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5•12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艺术治疗的质性研究
5•12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艺术治疗的质性研究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陈芝蓉,石林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治疗治疗;  5·12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 ;  质性研究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    本研究针对在512地震中任意一方父母死亡的青少年,企图了解团体艺术治疗对该特殊人群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其介入策略。本研究以粘土为活动材料进行雕塑活动,并采用录像、电话和短信访谈等形式搜集整理活动资料。结果表明,艺术治疗对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具有短期的治疗效果,介入策略包括激活记忆、活动暖身、雕塑愤怒、正向重塑和处理作品五阶段。
关键词  治疗治疗;  5·12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 ;  质性研究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汶川李氏8级大地震不仅夺去了数万人民的生命,而且使无数儿童青少年一夜之间沦为单亲孩子。对于地震丧亲青少年来说,青春期发展压力与意外丧亲事故两股压力叠加,使这类人群的心理发展特点呈现特殊表现,他们是灾难复原过程中急需专业心理干预的特殊人群。故本文将对地震丧亲青少年团体进行艺术团体治疗效果和介入策略进行质性研究。
  • 地震灾害对丧亲青少年的影响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可以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都无法立刻接受的,灾难会让孩子觉得害怕、困惑、感到不安全。无论是亲身经历灾难,或只是通过电视、听到成人谈论灾难,儿童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变化。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来说主要是无法专注学习、失眠等问题。
在地震当中的丧亲青少年通常亲历了被疏散的混乱、目睹了亲人、朋友受伤和死亡的残景,自己受伤并感觉到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们在灾难过后往往会出现不想上学、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改变、攻击或害羞的行为增加、做噩梦、头痛、抱怨其它身体症状、怕黑、怕走路太用力引起地板震动等行为1。由于他们失去了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所以不能及时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各种应激症状常常被家长忽视,于是只能把对各种症状的恐惧藏在心里,长期压抑的后果就会引发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它主要包括:(1)反复梦见创伤场景,在安静片刻不断闯入创伤场景的记忆;(2)回避去想和做跟创伤有关的任何事情;(3)失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行为过度谨慎。2
地震会在瞬间造就无数的残缺家庭,造就无数的丧亲青少年,丧亲青少年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会表现出稳定的悲伤反应,这种悲伤反应是被失去的提示物所唤起的。对于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即使在失去很长时间后仍会持续遇到一些生活情境来提醒他们父母的缺席,提示物会不断带来悲伤的感觉,同时孩子会想念并渴望父母的再度出现。一般失去提示物会表现为空虚的情境,例如过生日时父母不再出现、去饭店看见别人有父母而自己没有等。
  • 艺术治疗对哀伤辅导的作用
艺术治疗是以艺术活动为中介的一种非语言性心理治疗,通过艺术让当事人产生自由联想来帮助当事人从内外环境中找到和谐关系、稳定和调节情绪、消除应激症状,以获得人格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3。在哀伤辅导中,受创伤者经常无法逃离创伤事件闪回的阴影包裹,他们的创伤记忆是固着冻结的,他无法正确回忆或叙述完整情节,但却极度敏感的注意片段式的感觉与照片式影像,以至于在思想和梦境中重温创伤时刻4。他本人并不知道这是潜意识的驱动,是渴望宣泄的表达。由于无法通过言语清晰的表达出来,治疗师就会鼓励受创伤者用舞蹈、绘画、音乐等方式表达,透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统合来唤起人们在认知和语言上所不易达到的深层表达境界,从而能够流畅的展现自我潜在意图。除了达到宣泄的目的,在创作过程中,当事人透过对艺术作品的塑造和探索,也增强了控制感和支配感,这有助于使灾难受害者重拾自我控制的感觉,克服与天地抗争的无奈和沮丧。
受创伤者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将隐性经验外显出来的过程,作品的呈现会把受创伤者的隐性经验浮出水面,艺术治疗通过复演创伤事件的影像片段,帮助受创伤者创造一个通道,它先整合创伤事件的影像片段,形成完整而清晰的创伤体验,让当事人能够理清思路,有条理的去面对和处理每一种负性体验。经过情绪宣泄,当时人的心灵如同经过沐浴一般,洗掉累赘和污秽,以洁净之躯迎接生命的新起点。
整个创作过程治疗者都提供着一种安全的咨询距离,通过象征性符号和当事人叙事来帮助咨访双方达到有效沟通;同时,表达性艺术治疗更借此导向当事人对未来生活探索的可能性,发现“自己可以把作品变得好些”的体验,这会引领着当事人的认知和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寻求改变,获得胜任感,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创伤之门,并有力量去重建自己的心灵花园,此种奇妙效果是认知、行为疗法所不及的。
艺术治疗的组成包含三个部分:个人、作品与故事5。个人通过作品开始创作故事,那会投射出他面临的障碍、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意想不到的事件。个人借着故事可以用更敏锐的洞察力、视觉准确度来欣赏自己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个人是在与作品交谈,而非谈论分析作品。当个人用想象力开始于作品对话时,作品变成了一个“他者”,类似于早期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一般,把以往被压抑的情感和想法自发的表达出来,同时又避开了意识的干扰,所以被讲述出来的故事通常都会让当事人感到意外不已。
  • 粘土雕塑艺术治疗在哀伤辅导中的作用
粘土雕塑艺术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形式,它是以粘土为媒材,请当事人利用粘土来塑形、创作,从而表达深层需要、宣泄内在情绪的治疗方法。这是一个用来帮助表达并沟通重要议题与冲突的有用渠道6。用粘土雕塑是一种通过最主要的内心活动来运作的过程7
在哀伤辅导的团体中,它超越了文化差异的阻碍,Suzanne在报告一个受暴力虐待妇女的治疗小组中指出:“粘土特别适合用于曾经经历过创伤的人,它的每一次改变都使受虐妇女们清晰看到了创伤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独一无二的烙印,透过粘土雕塑艺术治疗,成员们发现她们竟能自己创作出充满希望的改编故事,并开始挑战以往备受压抑的愤怒和悲伤,她们终于通过自己创造而找到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新方法。”8
治疗师在和受创伤者工作的过程中会选用这种最原始的、最无结构化的方式来化解受创伤者郁积已久的悲伤和愤怒,它不仅充分调动起负性情绪的宣泄,而且有受创伤者自己疏通他的问题,它生动的将经验以具体外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当事人由失控引起的焦虑来说,它减轻了精神的紧张和,并保持了良好的控制9。但是有研究者指出,在达到“进出自如”的境界以前,需要做足够的暖身准备,循序渐进的进行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焦作大学学报《焦作大学学报》
《焦作大学学报》(季刊)1987年创刊,是由焦作大学主办、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98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二为方...
转化医学《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杂志,双月刊,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
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陕西省文物局主管的中国文物考古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核心期刊之一。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焊管《焊管》
《焊管》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160/TE,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艺与设备、国...
现代医用影像学《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28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验...
装备机械《装备机械》
《装备机械》杂志,于197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892/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技综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