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信息科技 > 应用写作的图形图像化
应用写作的图形图像化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刘新
【分  类】 信息科技
【关 键 词】 应用写作   语言文字    图形图像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一直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传统信息传播形式,正逐步让位于以图形图像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形式。应用写作也由完全依赖语言文字,开始转向依赖于图形图像。因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等,都促使应用写作必然以图形图像形式为主。
关键词:应用写作   语言文字    图形图像   
应用写作一直是以语言文字为中心媒介传播信息的,但是,目前这种传统的语言文字传播形式受到来自以图形图像为主的传播形式的挑战。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尤其是在当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应用写作的受众由完全依赖于语言文字,开始转向依赖于图形图像等,他们越来越不满意纯文字的应用文文本,更加喜欢接受图文并茂,以图形图像为主的应用文文本。可以说,应用写作未来的传播形式必然是以图形图像传播为主要形式。这是整个写作大环境所决定的,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一、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应用写作走向图形图像化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纯粹的文本传播方式, 在接受难度上是很大的。要求有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图形图像的接受相对来说难度很小。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可以证明,人类记录和观看外部世界信息的最佳方式是图形图像。人类先有视觉后有语言,文字的出现与图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图画的产生早于文字。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出现了图画文字。图画文字是图画向文字过渡的一种文字形态,图画文字的无限增加迫使人类发现更有效的记述方法,从图画到文字,人类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时间。从进化的角度上讲,视觉系统比语言系统更悠久,视觉系统由此所获得的发展比语言系统更具完备性。图形图像是最具视觉直观性和同步性的一种信息呈示方式。由于它与客观真实性的天然联系而使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当下感与参与感, 这使得人们对视像的观看几乎能够做到不假思索地接受。因此, 视像在争取受众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它甚至可以使观看者超越语言的障碍而与画面进行直接的交流。相比较而言, 文本的阅读对于主体接受能力的后天训练的要求则要高得多。在当今时代,我们发现人们十分追捧影视、图片、卡通动画、MTV等,尤其是文学作品,已经逐步走向被“图说”的地步。因为人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所以图形图像就成为当代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从人们对媒体的接触情况来看,电影与电视成为当代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同时,大众文化正以图解的方式冲击着文字这种媒介,图形图像开始成为媒体的主角,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如《红楼梦》等名著被影视化、光盘化,《老子》、《庄子》被漫画化。还有书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图说》,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小说全编绘图本》, 有的出版社正准备将世界文学名著全部“图说”一遍等等。此外,图片对文字的诠释作用可以帮助读者加深文字理解和形象记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图片在这方面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文化宣传上,而且科学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也大量地使用精美的图片。因为,图形图像的阅读比读文字快捷,直观,感受直接,还带有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图形图像的阅读逐渐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长期接受图形图像化的应用文,必然养成视图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处理会带来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方法更加融洽的和谐效果。当然,应用写作者也需要在图文并茂的环境下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修养,树立受众本位的视图传播意识。当前我们看到的大街小巷被图形图像化的文明公约,五彩缤纷的图像广告,就拿2001年申办北京奥运会来说,同样使用了大量的申办宣传片,陈述宣传片等。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应用写作向图形图像化方面发展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应用写作走向图形图像化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双项技术支持。传统的应用写作是以纸质为媒体,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应用写作转变为以电子为媒体,使图形图像类别丰富多彩。制图软件的层出不穷和通信设备的普及为文字转化为图像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国信息图像技术发展较快,支持平台较多。如MapInfo、AutoCAD、3Dmax、Sketch up、 Photoshop、CorelDraw等都是方便实用的软件。其中 MapInfo、AutoCAD主要是绘制平面图形的软件;3Dmax、Sketch up是绘制三维效果图的工具,特别是三维图形,动画创作软件可以真正达到应用写作的图文并茂。现在应用文的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单纯的平面绘画和文字记录的文本,而是开始追求形象、生动、直观,有现场动感的文本。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个人电脑普及和这些创作软件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专职的图形和动画设计师,图像和动画创作也逐渐风靡起来,成为一种时尚。在当下,计算机的普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产品的日益丰富,更使图形图像的传播成为21世纪文化的一种主导性力量。这是图形图像语言符号新的发展动向,值得引起我们应用写作人员的注意和深入研究。现在,图形图像语言符号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不断开发,计算机界面上的图形图像语言符号将会快速增长。图形图像符号会成为一种新兴的国际通用的视觉语言符号。目前我们看到的电子邮件、短信、贺卡等已经完全图形图像化了。这种现象为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不仅需要快捷,而且也需要形象、生动,单纯的语言文字传递的信息已无法满足人们传递信息的需要。图形图像传递信息可以跨越不同语言文字的障碍,使信息交流更加畅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带来图形图像认知的便捷,它吻合了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图形图像的“亲和性”、“直观性”和形象表达的准确性往往是文字等其它沟通语言所不可替代的。比如目前我们生活、工作中使用的请柬、教案(课件)、娱乐节目单、各种会议的视频形式,各行各业的管理也都使用图像监控,科技应用文中的曲线图、柱状图、平面示意图、效果图等,还有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即使是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使用图形图像、图片传播宣传,其效果远远大于语言文字的宣传效果。就拿调查报告来说,反映农村新面貌,用文字书写可能需几页纸,用图像仅用1、2幅就说明了问题。前几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只要我们的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政务网络平台的完善,一定会为应用写作的图形图像化奠定有力的基础。目前,网络新闻写作的图像传播早已胜过文字传播,乃有“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这是任何文字体裁报道形式所不能取代的。而且,图形图像传播不受国籍、地域、民族、语言、习俗和文化差别的影响,其传播范围要比文字更广、更通俗、更易于大众接受。在安全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中,图文一体化,以及事故现场图像实录,安全工程及安全设施的图像信息交流、传输等,都显现了图形图像化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档案管理方面,很多机关单位都制定了《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办法》,电子文件为应用写作图形图像化提供了方便条件,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置,不仅仅是进行文字处理,文件管理,文印编辑编排等办公事务处理,更增加了图形、图像处理、电子文书档案管理功能。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地质调查与研究《地质调查与研究》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353/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工...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季刊)创刊于1984年,由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直属台技术部主办。主要介绍该区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论文,交流、推广技术革新和设备...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西北植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获奖情况:全国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
地震《地震》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地震》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88015160/88015641,地址:北京...
现代牧业《现代牧业》
《现代牧业》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442/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试验研究、...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