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农业与自然 > 中国当前对农民的关注程度探析
中国当前对农民的关注程度探析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谢日明
【分  类】 农业与自然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中国的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和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大局。当前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是非常关注和扶持的,当然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希望农民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还比较困难。让广大的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是稳定农村的首要之举。实际上我国各地的政府在这方面正在做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如浙江省丽水市在2009年,“提出了新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简称6+1)。内容涉及农民增收的各类具体工程性指标,包括农民异地转移、农民转移就业、农民人均纯 收入的增幅、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筹资标准等等。”今年“还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指标。鼓励农民建新房。今年3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扩大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事工程。在工作中,坚持‘五个鼓励’,即鼓励原拆原建;鼓励使用空闲地建房;鼓励异地跨区域建房;鼓励农民公寓式建房等。重点破解农村危旧房改造中规划编制及落地难、建房用地调剂难、跨村建房难、建新拆旧难、农民合理分户难等‘五大难题’。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50000户(批建完成新房比例达到50%),其中农村低保标准12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 15000户,并同步实施旧村改造200个行政村。到8月底,全市已完成农民建房土地审批8622户,完成建设审批9213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 20935户,拆除危旧房建设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新建房屋建筑占地面积87.8万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7.69万平方米;启动旧村改造村 249个,完成投资额12亿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和创新力度,我市把破解农民贷款难题,作为加快三农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之举来抓。2007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有效地破解了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和山区农民贷款无抵押物两大难题。同时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到8月底,全市已有3408个行政村开展了等级信用评定,评定面为98.7%。已建成信用档案的农户累计达到33.18万户,已评定信用农户累计达到16.34万户,已取得融资的农户9986户,发放贷款余额5.57亿元。稳妥开展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已经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800多笔,余额2.1亿元。”① 但是目前农村工作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实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特别突出的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国家推出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保险以来,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一些漏洞。在农民办理医疗保险后,生病住院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医疗单位私自抬高药价,然后国家支付一部分,但是农民的实际付出的医疗费用没有减少。同样的药到某些私营医疗单位比农民受到医疗保险优惠后的价钱更加低,其他医疗服务方面的费用也更底。农民群众反映参加新农合后医疗费用并没减少,参加保险真正的最大受益者却是那些保险定点的医疗单位和少数一些富有的群众,这样就会使得农民对乡镇医院失去信任,很多农民在没有得到真正的实际优惠后不愿意再参保。总的来说,农民依然没有摆脱看病难的问题,反而国家的财政不明不白的支出到那些私自抬高药价的医疗单位身上。现在,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出台相应政策,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点统一招标购药,保证群众利益,但在实际监管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农民工就业的问题突出。现在的农村地多人少,农民外出打工成为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民工外出就业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如江苏省的农民工到城市打工就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转移、巩固、提高的任务依然繁重。目前,全省务农劳动力还有1001.7万人,按照每个劳力耕种12亩至15亩耕地 计算,约还可以转移400万人。同时,已转移就业的1660.9万农村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亦工亦农,就业时间不长、稳定性不高,处于“兼业”和“两栖”状态。返乡创业农民多数尚处于初创阶段,创业风险较高。2、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对接难度增加。未转移劳动者素质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有人无岗上,有岗无人上”现象并存。据统计,全省尚未转移的1001.7万农村劳动力中,有“五多”:女劳力多,占 63%;年龄偏大者多, ‘4050’者占58.6%;文化程度偏低者多,小学及小学以下 人数占44.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无技能者多, 89%的人没有接受过 技能培训;难以外出打工者居多,想外出打工者比例仅占12.2%,绝大多数只能就 地想办法。目前不少地方出现了季节性、临时性、结构性的用工短缺,不仅技术工人短缺,而且有些岗位普通劳动力也供不应求。不仅苏南地区劳动力紧缺,苏中、 苏北地区服务、纺织等部分行业也出现‘招工难’现象。农民转移就业总量上供大 于求、质量上供不应求的矛盾比较突出。3、培训基础薄弱,师资、经费缺口大。   尽管省和部分市县财政设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补助资金,但对于面广量 大的农村劳动力来看,资金投入远远不足。2007年,省财政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7000万元,劳均只有2.6元/人。培训网点少、设施差、规模小、师资短缺较为普遍,制约了培训数量的增加和培训质量的提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 需求。抽样调查显示,到2007年底,全省转移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仅占37.2%。4、制度缺失,扶持政策含金量不高 。目前,除省财政每年安排一部分的农民转移培训补助资金外,大部分地区还 没有将农民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更缺乏对服务于农民就业创业的镇村平台、培训基地的投入和扶持。除了被征地困难农民可以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外,绝大部分农民无法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比较普遍。据调查,目前全省近30%的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没有纳入财政拨款,缺乏承担免费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基本保障。扶持农民创业的实质性政策不多,虽然党委、政府对扶持农民创业有要求,但有的部门立足于一个‘管’字,缺乏一个‘扶’字。尤其是对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面临的创业指导难、创业场所难、贷款融资难、经营管理难等问题,缺乏可操作性的扶持办法。有农民反映,有些行政事业性规费是农民创业路上的‘拦路虎’,有些中介组织是实权部门乱收费的‘代理人’,有些报批项目和程序是农民创业热情的‘消磨器’,必须搬掉挡在农民创业路 上的三块‘绊脚石’。5、一些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是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证,个人发展得不到平等对待,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适应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公共服务内容还是空白。新生代农民受教育程度高,追求社会认可和尊重,渴望 融入城市主流。据统计,全省已转移农村劳动力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超过410万人,约占转移总量的24.7%。迫切需要政府在制度安排上进行创新。”② 可以说,促进农民就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部门必须尽快完善农民工就业政策,加大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资金投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得益受惠。 三是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现在中国在城市打工的人数达到了2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多。大多数的农民工和城市的底层群众一样,都在为自己的住房问题发愁。众所周知,我国的城市房价在不断的攀升,各地政府都存在着一些对农民工在城市安居落户的限制性政策。近年来,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意见。如甘肃省就在去年八月下发了《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③。但是,“如今某种程度上,大多数城市的管理者始终在回避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事实上,这也使得农民工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廉价劳动力——他们以各种方式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但最终并不能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④。“对于全国上亿农民工住房这一大问题,近来除了有识之士和智囊机构不断呼吁解决外,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使其在城市至少可以租住廉租住房,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显然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迟早需要解决的问题。”⑤ 二、希望政府和社会多关注农民的长远发展的问题。 要实现的农民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就要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使他们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在现阶段,我国各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农民懂得在选村干部上要选自己的贴心人;在自己或集体的财产遭到不合理的侵占时,他们懂得联合起来,集体上访甚至诉至法院等。随着现代媒体的普及,农民也普遍关注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地方的农民能从网络上找到致富信息和门道,找到不少对自己有用的农科技巧和方法。 但是,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技能又急需提高,才能符合当前我国发展的需要。在农民工就业上,到2009年3月,还有1100万外出农民工尚未落实工作岗位,20%以下的返乡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或创业、务农;下半年,农村还将有700万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两后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经济放缓的条件下,由于缺乏技能,难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⑧。“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特有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一部分农民对国家政策不予理解,如计划生育国策,许多农民希望儿女双全,就千方百计地多要孩子,虚报年龄早结婚,无论如何也要男孩。加之有些政府部门不能正确的引导和粗暴干涉,造成了农民和政府的不沟通,甚至对立,这就要求不仅要培养农民的政治意识,也要培养农民正确的参政动机和良好的参政能力。”⑥农民的法律意识更要提高,“农民小农意识让大部分农民仍停留在‘权大于法’的状态, 当与别人发生纠纷,若对方有亲属或者朋友做官,这些农民能忍就忍、能让则让,无形中助长了农村中的不正之风。有的农民在与其他农民发生纠纷后不是寻求调解,也不是诉诸法律而是采用暴力形式解决,这种以暴易暴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双方的仇视,而且造成双方互相的伤害,最终将触犯法律”⑦特别是很多农民存在着许多传统陋习,如在农闲时热衷于打鸟、打麻将等,在很多地方的农村婚嫁和殡葬风俗日益隆重和传统化等等。这些都说明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远远不够。那么,该如何提高农民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呢? 一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当前农民最需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水平,并把所学的东西用于生产中去。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在离开土地后能有一技之长,顺利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许多地方党委、政府正在努力做的事。而这些培训最好能对农民的“胃口”,使他们真正学有所得。这样的培训也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有些地方能动员企业等社会的力量参与培训,真正把培训和就业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培训和就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社会培训机构市场嗅觉灵敏的优势,使培训内容既符合了农民的需求,调动起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顺应了企业的需求,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找到了两者最佳的结合点;政府部门对社会培训力量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使培训农民的工作始终在正常轨道运行。这样,充分整合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两方面的资源,使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各归其位,各出其力,从而达到政府、农民、企业的“多赢”局面。 二是要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这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坚持不懈的支持和推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激发农民群众努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二是开展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围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的要求,以和谐家园建设为主题,大力开展适合农村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大力开展“三清三改三整顿”(清垃圾、污水、杂物,改路、改水、改厕,整顿中心村、废弃屋、 猪牛圈)活动等。三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现有文化馆、图书馆的藏书量和阅览量,同时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四是努力创新农村文化生活载体和手段。积极采取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满足农民朋友们多层次、多种类、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创建和扶持农村业 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积极弘扬健康进步向上的文化,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 当前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在提倡科学和谐发展的的今天,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要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根本上是一句空话。中国的真正繁荣昌盛,离不开农民,更需要农民。­­­­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广西林业科学《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林业科学》杂志,于广西林业科学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212/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中国内镜《中国内镜》
《中国内镜杂志》(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湖南省十佳期刊。中南大学知名刊物,被国内外多个检索系统收录,并多次获奖。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沈阳体育学院主办。注重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鼓励对新学科领域的开拓,为体育科研、管理人员,体育教师、教...
章回小说(上旬刊)《章回小说(上旬刊)》
《章回小说(上旬刊)》(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 《章回小说(上旬刊)》以弘扬民族文化,繁荣中国气派的小说创作,为广大读者...
当代世界《当代世界》
《当代世界》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535/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世界博览、...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400/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