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化工与理学 > 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王春林 赵忠宪 贾汝民 王宇飞
【分  类】 化工与理学
【关 键 词】 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技能模块;职业能力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根据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三个结合,两个平台,三个模块”为基本框架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技能模块;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我们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承担了学院 “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两年来,课题组围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岗位职业分析,围绕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标准,确定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在实践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三个结合、二个平台、三个模块的“323”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这个体系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实现无接缝的对位上岗。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比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大的职业竞争力,因而这套课程体系比传统的体系更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1]

  1、“三结合”的原则

  坚持以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引领,以职业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制定了把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把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技能取证相结合,把综合能力培养和学生就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2、两个平台

  (1)基本素质平台

  基本素质平台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平台。学生在公共计算机房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考取国家高新技术办公自动化模块证书;学生学习外语通过语音训练中心训练口语和翻译技巧,并考取高职高专英语A级或B级证书;学生通过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要取得诚信证书。通过基本素质平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自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工程素质平台

  工程素质需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灌输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这个平台上通过创造实验、实训基地工业环境,通过专业教育、企业参观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教育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和进入实训场地就注意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用电、文明施工、节约意识、环境保护等;在学习维修技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考虑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经济性、标准化、技术标准、国家标准等问题,从而建立工程思维和意识。

  3、建成三个技能模块

  (1)基础技能模块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给学生提供基础性实践训练的模块。这个模块在工程图训练中心、机械基础训练中心等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学生通过此模块的训练应掌握:识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并考取CAD职业资格证书;在钳工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维修钳工技能,并取得中级钳工职业资格证书;在电工实训、公差测量实训,让学生掌握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测量工具及大型工具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奠定雄厚的基础。

  (2)职业技能模块是本专业区别与其他专业的特征模块,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职业性”原则。这个模块在专业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应完成管路制作与安装;典型通用件检修与安装;压缩机风机与各种类型的泵的装拆、检修、运行和维护;机动设备故障诊断与监测实训;化工设备结构与维修技能和机械设备安装工实训及取证。

  (3)拓展技能模块是为学生开拓视野、扩大就业面及以后继续学习和创造性工作而开设的。这一模块由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训基地在近机类专业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主要掌握近缘岗位的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组成结构能使两个实践基地在教学功能上得到互补,能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链条式专业训练。侧重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拓展和提升。也有利于采取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323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其中通过三个结合,体现了与石化企业生产技术对接;与企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对接;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通过两个平台:塑造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质量。通过三个技能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到企业上岗的距离,适应近缘岗位的工作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建设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使“323”实践教学体落到实处,围绕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标准,确定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投资525万元,购置了国内先进的功能完善的设备仪器,建成了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该基地集压缩机、风机、泵检修、管路制作安装、设备动静态检测、压力容器焊接无损检测、液体输送技术及化工设备制造为一体。具备产、学、研、培功能,具有开放性和系统性,以及工学结合的特色。

  实训基地在功能上实现了“八个合一”:一是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学生上专业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二是学生与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车间的学徒。三是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训的师傅。四是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的内容就是现场的检修任务。五是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现场的生产设备。六是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取证合一,学生的技能训练就是职业鉴定的内容。七是作业与产品合一,学生的实训报告就是现场设备检修完工的验收单。八是育人与就业合一,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能被企业录用。化工设备实训基地已成为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课堂,也是教师施展才能和锻炼的主要阵地。[2]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及成效

  1、现场检修技能训练与工业化作业规范进行对接

  为培养化工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引入了兰州石化设备维修公司和大乙烯装置的动、静设备“检修作业规范”100多套。围绕实践教学的各主要环节,依据岗位工作流程和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了各个实训室的技能实训项目,建成了车间化的工作情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设有专用的教室,设备的结构原理的教学内容完全在现场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学生首先要学习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避险预案,在穿戴好工作装后再以企业职工的身份进入实训基地。身穿工作服的指导教师是学生的师傅,学生则是师傅的徒弟。在师傅的引导下,学徒按现场设备检修流程进行技能训练,工具的摆放、拆卸零件的顺序、清洗要求、安装的公差和技术要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每道工序都进行“步进式”的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以保证每个学徒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学生上交的实训报告也是企业设备维修后的验收单。经过一段时间的技能训练,学生则可参加机械设备安装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山东煤炭科技《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山东省煤炭学会主办的科技刊物。本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深化改革...
阀门《阀门》
《阀门》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131/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计算机应用、经...
名作欣赏《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34/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求同寻异、戏...
中国苏轼研究《中国苏轼研究》
《中国苏轼研究》(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办,学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辑刊。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543/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现已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主办。本刊主要宣传和普及...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