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化工与理学 > 机器翻译的作用及其在中美双学位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角色
机器翻译的作用及其在中美双学位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角色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韩莹 孙福广
【分  类】 化工与理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翻译作为一种古老的人类活动,在科学尚未诞生的情况下,人类赋予它的最初的名称必然是感性的。这最初的名称作为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均蕴含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1:59]而伴随着1946年计算机于美国诞生,60多年间,人们一直试图将翻译的过程自动化,“通过机械化或者程序化的计算机将一种书面的人类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1]

  目前,MT系统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全球化产业,其产品和服务市场正在走向繁荣。所以不能否认,随着MT系统不断发展,将来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工翻译人员需要将MT系统应用到翻译领域,以节约成本和时间。但MT的蓬勃发展却使人们忽略了它的局限性,对翻译工作产生了误解。这种误解在非专业人士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不仅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不能正确使用MT帮助人工翻译,而且自从他们撰写毕业论文开始,就已经表现出对MT角色的错误理解。

  中国目前存在很多中美、中英或中澳等联合办学机构,比如: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辽宁大学等均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自2007年以来,共有约300名修读中美双位的本科生毕业。他们除修读中方学位外还需要修读美方学位,因此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除撰写一篇中文毕业论文外还需要撰写一篇英文论文。院方允许学生的中英文论文为同一内容,即中英双语论文。因此,部分学生将本人的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论文提交。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过分高估了MT在翻译工作中的角色,使用完全机器自动化的方式处理译文,使英文论文晦涩难懂、错误百出。不仅增加了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也使学生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使学生充分了解MT在翻译中的角色,才能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MT,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更好地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

  一、正确理解机器翻译系统的作用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们最初提出使用计算机翻译自然语言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关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翻译方式。多数计算语言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梦想就是开发一种完全自动化的翻译机器,以解决繁重、耗时、昂贵的翻译工作。同时,也产生了半自动翻译[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MAT)],也就是计算机通过电子术语库(electronic terminology banks)、拼写纠错(orthography)、语法纠错(grammar checkers)和文本生成设备(text production facilities)来帮助人工翻译提高工作效率。在六十年代,MT被看成是完美的翻译系统,有发展前途,甚至有人认为可以完全忽略翻译人员的专业性。当时的MT系统开发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自然语言是一种完全可以描述的、可以控制的、类似数学的密码,能够被理解,可以通过机器操纵或实施。”[2:203]到了七十年代末期,许多商业工作站,如:TRADOS Workbench, IBM Translation Manager, 和STAR Transit Workstation纷纷出现在市场上。

  尽管MT系统的早期研究和发展对现代计算语言学产生了很多积极的结果,但是人们低估了自然语言的复杂性。计算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程序越来越先进,使MT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MT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词义模糊、句子结构不规则、很多取决于上下文的一词多义现象的问题仍然是高质量计算机所不能解决的。MT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丰富的语言学知识的引入和使用问题。”[3:B10-11]人工翻译必须参与MT的全部过程,以减少词义模糊等问题。MT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开发程序来解决词义模糊和结构体造句法的复杂性。[4]南密茨凯维奇大学现代语言系(Faculty of Modern Languages of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将MT定义为:机器翻译系统是一种翻译工具,在翻译过程中机器(也就是计算机)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文本被自动翻译。人类在翻译过程中的干预程度有所不同,从完全没有干预(完全自动化-FAMT)到部分干预(形式包括:译前编辑、译后编辑、交互式翻译等),计算机需要人工翻译来确认词义模糊词汇的确切含义、解决格式体裁问题、选择正确的翻译等。

  由此可见,应该摒弃翻译工作完全可以由机器完成的想法。MT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全自动化的完美翻译工具,而应该是更理性、更现实的翻译辅助工具。MT到目前为止与人工翻译并无相似之处,而且也不能被独立使用,当前没有任何一种软件可以将源语言直接以文本形式输出,准确地形成另外一种语言。MT没有达到获得最终翻译能力的阶段,计算机只能作为一种人工翻译的辅助,它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帮助人们减少翻译的厌倦感、加快处理速度、检查翻译错误。只有一些不太复杂的翻译任务,如:已经形成固定模式的说明书、概念和理论、技术或文献术语,可以通过MT查字典功能帮助解决,在这方面,它不仅节省时间,与人工翻译相比也更节省成本。

  由于MT技术的缺陷,仍然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MT技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完善MT的功能主要是使其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翻译,完成更多领域的翻译工作。可以确信的是,无论MT的发展前景多么好,对某一源文本的翻译不可能只有一个版本,MT只能无限接近人类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即使未来出现MT时代,它也不可能与人工翻译相比较,也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译。当然,MT有可能成为帮助人工翻译的最有力工具之一,也有可能在某些特殊领域取代人工翻译在翻译市场上的传统地位。

  二、机器翻译在双语论文中的角色

  通过比较MT的优势和劣势,不难发现人工翻译过程中使用MT作为辅助工具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如果要获得准确的翻译,必须有人工翻译的参与。而撰写双语论文的学生们只关注MT省时省成本的优点,却忽略了它只能做粗略翻译和提取文章主要内容的特点。经过两年的英语毕业论文指导,外语教师发现学生使用MT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机器不能通过上下文分辨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的准确词义;第二,部分词性和句子结构使用不当,造成句子语法错误,甚至引起歧义;第三,机器字典里没有存储的词汇无法翻译;第四,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学生使用MT翻译后,不做任何校对,直接上交第一稿。

  事实上,因为MT是没有意识的,所以它“没有解决问题的想象能力、综合能力、选择能力和区别能力”。“大脑是一种仪器式的管理结构,可以完成计算机所从事的有规律的程序,但大脑还有一些创造性的行为,计算机却不能完成。”“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创造力的,它们只能在支持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人类创造的欲望。”[2:206]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MT第一稿的质量根本达不到专业水平,MT的翻译内容只局限在某些特殊领域和专业术语,只适用于有固定形式的文本。因此,需要学生在使用MT后,能够对照中文论文,使用人工翻译,找出确切的词义,使用正确的语法和句子结构,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英文论文。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现代农药《现代农药》
《现代农药》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639/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农药分析、...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甘肃科学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甘肃省科学院主管,甘肃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
轻工标准与质量《轻工标准与质量》
《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763/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质量...
城镇供水《城镇供水》
《城镇供水》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703/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企业管理、...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杂志,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410/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社会治理、...
今日印刷《今日印刷》
《今日印刷》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696/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报道、...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