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扬州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现状及对策
扬州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 sk014 | 王龙根 成强 陈红燕 吴红军 徐振球 陈京都
【分  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关 键 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验检测体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通过对市、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剖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职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验检测体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治本之策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农产品消费由传统数量满足型向质量需求型的方向发展[2],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要求也越来越高[3],保护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现状

  2002年,经市编办批准,成立了扬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并先后通过了双认证。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县(市、区)农产品检测中心(站)为骨干,无公

  作者简介:王龙根(1964-,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实验室管理。E-mail:yzwlg66@sina.com

  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为依托的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人员情况:全市县级以上农产品检测机构在编人员44个,其中高级职称19个,占43.2%,外聘16个。

  (二)检测能力及检测水平:全市7个县(市、区)成立了5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站),3家通过了省计量认证,这3家检测中心最多的也只能做10种农药残留和2种重金属残留及农药残留速测,而其它的检测中心只能进行农药残留速测。扬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可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药物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农业生态环境及重金属残留检测。目前能检测75项、237个不重复参数。

  (三)仪器设备:结合农业部质检站项目建设,江都、宝应、仪征、高邮检测中心(站)添加了部分检测设备,目前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仪等实验用大型仪器,其它的县(市、区)及乡镇只有农药速测仪。扬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今年新增加了部分大型检测仪器设备,目前中心的大型精密检测仪器设备:气质质、液质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原了荧光、离子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二、农产品检测机构的主要作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包括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实施检验检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农业行政执法、农村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职责,对农产品市场竞争都具有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消费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4]。

  (二)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依据。从我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成立以来,每年都完成省、市安排的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农业环境等方面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检,完成样品50000多个,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产业调整、政策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为“三农”提供优质报务。2001年,农业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市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工作,到2014年,无公害农产品1200多个,绿色食品110多个,有机食品50多个,三品总面积360万亩。对我市的蔬菜、水产品、畜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共抽检3500多个样品。同时,对我市已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开展监测,加大了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农产品检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对扬州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了解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检测人员缺乏、结构不合理。一是检测人员太少,不能满足检测要求。全市县级以上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只有60 人,其中与检测分析专业有关的人员较少,大部分都是其它部门人员转过来的,缺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等评估工作的深入了解,新增加的年轻人缺少经验,不能解决检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二是检测人员专业不对口,不能胜任现有的检测技术和大型仪器使用的要求。全市农产品检测人员中几乎没有专业人员,所学专业与农产品检测没有多大关联,三是检测人员层次低,接受新事物慢。现有人员大部分人是大专文化,有的还是中专毕业,检测基础知识少,再学习能力有限,导致新的检测技术很难接受,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得不熟练、更无法进一步提高了。四是检测人员专研技术技能不强,提高不快。只满足于完成检测任务,对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研究不多,对大型精密仪器专研得就更少,人员配备缺乏多学科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检测能力不强,难以发挥优势。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能检测的产品品种少、参数少,使检测项目不能全覆盖,且只注重农产品安全检查指标的检测,其它的县(市、区)及乡镇只能用农药速测仪速测,难以发挥检测行业的整体优势。

  (三)“重建设、轻管理”。许多检测机构注重实验室硬件建设,对实验室缺少严格规范的管理,忽视实验室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是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基础条件;拥有先进、适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必备要求;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检测技术人员严格规范操作是检测结果及时、准确的可靠保证。[5]

  (四)投入不足,工作经费匮乏。部分县(市、区)级检测机构,工作经费不足,没有固定和长期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经费来源,使得日常运转资金不足,影响了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扬州市农产品检测机构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了扬州市农产品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关键还是由检测科技人才来操作,因此,检测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关键。针对检测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少,系统培训少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应建立长效稳定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建设机制。一是充实检测人员队伍,引进科班出身的检测人员,使队伍建设与当前承担工作相适应。二是创造条件,给现有的检测人员一些学习、培训的机会,或是通过交流和技术竞赛等形式开展相关人员的检测技术和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6],大力培养学习之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检测队伍的检测技能、风险评估技能、技术指导技能、科研创新技能,提升农产品检测队伍素质。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本刊主要面对国内外从事电子专用设备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管理干部等。其宗旨是:坚持四...
创伤外科《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12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经验...
国家安全通讯《国家安全通讯》
《国家安全通讯》国家安全工作专刊。旨在争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和巩固反奸防碟人民防线,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和工作环境。 《国家安全通讯...
美术向导《美术向导》
《美术向导》(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本刊是初中级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和师范院校师生的普及类美术技术为主的部级刊物。 《美术向导...
中国民族《中国民族》
《中国民族》杂志是中国政府民族工作职能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创办于1957年,是报道中国55个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状况的一份中央级新闻...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电子版)《中华腔镜泌尿外科(电子版)》
并非《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网站。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双月刊,于200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