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大能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分  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关 键 词】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综述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内容、特征、现实意义、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综述
Politics’ Socializ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ummarize]  Recently, the meanings, contents, characters, functions, influences, and methods of politics’ socialization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ing discussed and studied. Therefore, it has got a certain success.
Let’s sum up its main viewpoints so as to get a fa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s’ socialization, summarize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给予了不小的关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涌现出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内容、特征、现实意义、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问题将研究成果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内容
就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而言,学术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一方面从广义上看,广义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他们从外界社会环境获得政治文化信息、形成具有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映和倾向的政治人的过程。包括所有的各种政治学习——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意的和无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学习并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从狭义上看,狭义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高校政治教育机构对其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所进行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动地内化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1]
就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而言,帅建康认为应该包括政治认知的社会化、政治情感的社会化、政治方向的社会化、政治规范的社会化、政治能力的社会化等方面。[2]而张卫楷、雷鸣认为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应包括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两大部分。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就是个体将现存的政治形态和自身的政治态度、信念与政治行动协调起来,但这种目标的实现过程不是“自发”的,它取决于个体对现存政治形态下的政治制度、规范的认知、认可并“内化”的程度。[3]还有就是冷青峰、鹿军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可以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参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认知层面上,学习并建构政治理论框架。政治认知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和前提;在态度层面上,养成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形成政治态度;在参与层面上,培养和掌握政治生活的技本技能。[4]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一生中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赵丽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群体政治社会化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第一,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角度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第二,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上看,大学生置身于较正式的、有效的及系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中。第三,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统一性。[5] 王晓漪则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入手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应是以政治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为主要内容,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于政治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带有很大的理想色彩,政治价值取向往往影响其政治追求。[6]李艳萍则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没经过高校学习的青年所不能经历的社会化过程,这种性质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存在着以下特点:一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式的系统教育性;二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客体的统一性;三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条件的群体凝聚性;四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立体多样性。[7]陈淑娟、曹晓林、杜宇则在李艳萍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还应包括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向选择上的可塑性、过程的主体内导性、内容的预期高层次性。[8]此外,李木柳还特别强调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信息渠道多样性的特征。他认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得政治信息的重要来源。这些媒介时时刻刻地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包含政治内容的信息,隐性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的形成。[9]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意义
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意义,学术界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马娜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政治上成为合格公民的需要;是国家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发展的要素;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10]潘吉平则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这是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总是要和社会不同的团体、不同的成员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一定的政治价值判断标准,扮演着一定的社会政治角色,并用这些观点和态度去指导其生活、学习、工作等观念和态度,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11] 马颖章认为现阶段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一是有利于传播主流政治文化,实现其代际的传承,抵制非主流文化的侵蚀;二是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思想道德需求的衔接;三是有利于增强政治认同,维护社会稳定。[12]李海林、鹿军还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3]
总之,政治社会化在人的社会化内容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与社会化其他诸方面内容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密切协调,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灵魂和指针,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围绕这个核心来实现正常的社会化。[14]
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对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因素,学术界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尚蕾认为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共同体、大众传播等。家庭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起点,它在个体的政治人格塑造、人生观的形成、基本政治生活规范的获得等方面对在学生政治社会化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政治共同体是由社会地位和利益相近、信仰大致相同、且有某种共同志趣的人组成的,如政党、工会、学会、协会、学校、团队组织、非正式团体等等。这些政治团体往往在政治文化的确定上起着某种强化作用,可能改变个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觉悟。在政治决策、方针政策、舆论导向等方面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根本政治取向。对于大学生来说,政府和学校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最为明显。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与态度都有影响。此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并通过经常的传播来诱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兴趣。由于大众媒介经常传播政治观念使大学生之间可以经常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这就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的直接后果。二是自身因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自身的主观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具备相对丰富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的情绪情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对如何完成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比较关注,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树立大学生的理想政治人格,使之成为合格的“政治人”。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心电图《心电图》
《心电图》杂志,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931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护理论著、综...
射频世界《射频世界》
《射频世界》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
广州化工《广州化工》
《广州化工》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228/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学园地...
洛阳市人民政府公报《洛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公报》及时刊登重要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公布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等情况,发挥了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服务社会的作用。 说明:该杂志未出现在...
财会学习《财会学习》
《财会学习》(月刊)是由中国建材报社、中国会计学会建材分会主办的会计学习刊物。本刊已经成为颇具影响的财会期刊。据中国邮政报刊发行局对2008年财会期刊发行量...
求知导刊《求知导刊》
《求知导刊》杂志,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93/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学案例、...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