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职称资格
湖南将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2017-10-11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 访问:
" 常格不破,大才难得。" 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允许其直接申报参加特别优秀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台阶、年限等条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9 月 29 日,省人社厅召开全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议,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和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安排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职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人社厅厅长贺安杰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省人社厅副厅长黄赞佳同志主持。
 
截至 2016 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数已达 293 万人。会议要求,要力争在 3 — 5 年内,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全面的职称评价公共服务体系。
 
相关新闻》》》全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在长沙召开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
 
《实施意见》在评价标准上主要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通过多种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从业行为和科研诚信。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凭实绩论英雄,让长期在第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强、贡献大、业绩突出的人才评得上职称,让其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深耕专业,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实行分类评价。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会同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对我省现行29个系列(专业)分类别、分层级修订职称申报评价标准,做到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实现“干什么、评什么”,激励人才在各自领域、各自岗位做出成绩,追求卓越。
 
完善评价体系。在纵向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将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系列(专业)均设置到正高级,以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系列可根据各自行业领域发展需求新增专业,保持职称框架的动态稳定性和开放性。在制度外部衔接上,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论文是学术水平的主要载体,也是国际通用的评价指标,但不能对所有系列(专业)申报人员不加区别地提出论文要求,更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数量、引用次数和发表刊物的级别作为衡量标准。同时也要明确,不唯论文并不代表不要论文,对研究属性明显的系列(专业),论文应该是极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对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推行代表作制度,要重点考察其质量,淡化数量要求,质量要重于数量。
 
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外语和计算机是专业技术人才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在职称评审中,不将外语和计算机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杠杠”,但不作统一要求也不是一概不作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的职称系列和岗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对基层人才单独设定评价标准,试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积极探索“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高级职称评审管理制度,并及时兑现待遇。通过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激励他们扎根基层、立足岗位、踏实做事、攀登奉献。
 
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破除各种束缚和限制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障碍,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加快形成湖湘人才集群优势,才能为湖南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走在中部前列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关于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实施意见》提出了系列具体举措。
 
建立特别优秀人才职称特殊评审机制。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允许其直接申报参加特别优秀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台阶、年限等条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积极探索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不拘一格评价选拔人才。对地方特色产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急需紧缺工程人才组织开展专项评审。
 
丰富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鼓励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量化办法进行评审,在高级职称评审一律设置业绩述职面试环节。同时,在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计生系列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凡晋必下”做法,强化服务基层业绩贡献。
 
畅通职称申报渠道。重点是畅通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防止出现“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确保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我省高度重视非公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因为非公经济对湖南的贡献很大,另一方面,从人才的分布来看,一半以上的人才也是集中在非公经济领域。
 
促进职称评价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要坚持评以适用、以用促评。用人单位根据职称评价结果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评价结果与聘用、考核、晋升等用人制度的衔接。
 
加强参评诚信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诚信申报承诺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职称申报参评诚信档案和失信惩戒黑名单制度。
 
建立职称退出机制。对师德、医德等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对通过弄虚作假、隐瞒歪曲事实真相、不如实填报相关信息、暗箱操作及程序不当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资格,一律予以撤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申报参加本专业领域职称评审。
 
改进管理服务方式
 
改进管理服务方式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处理好“放管服”的关系。在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的同时,还要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
 
做好“放”的文章。人社部门要主动取消职称申报资格审查、调入认定、评审结果发文发证盖印等权限,减少微观管理,减少事务性工作,把主要职能转变到对职称的整体数量、结构的宏观调控上来。要继续大力向用人单位放权、向市州放权、向行业协会放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密集且条件成熟的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和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自主开展评审。放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下放,有序承接。承接单位必须符合组建评审委员会的条件,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保障评审公平公正。放要稳步推进,优先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单位和社会组织试点,成熟一个下放一个,逐步承接,避免为放而放。
 
加强“管”的工作。要完善评审委员会专家遴选机制,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和动态管理。对获得评审权限的单位和组织加强监管。要强化对评审全过程的综合监督管理,建立职称评审前双公示、评审方案备案审核、评审期间巡查和评审回避等制度,建立完善职称投诉、复查、复议机制,建立职称政策、标准、程序、结果“四公开”制度,严厉打击暗箱操作、学术造假和非法牟利等行为,维护职称评审的清朗空间。要加强对评审机构的核准备案和指导检查,对职称评审工作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评审机构,给予警告通报并责令整改。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评审机构,将暂停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职称评审规范运行。
 
优化“服”的措施。要科学合理设置评价程序和环节,尽量简化申报手续和审核环节,提高服务效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立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实行无纸化网络申报评审和电子证书制度,让专业技术人才少跑路、少填表、少准备资料,努力为参评人员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完善备案管理,加强统一的职称证书数据库建设,建立公众证书查验平台,开展职称证书查验服务。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作者:李思阳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结果。从试点类...
热门期刊
农业灾害研究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317/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四川烹饪四川烹饪
《四川烹饪》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197/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中华文化论坛中华文化论坛
《中华文化论坛》(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中华文化论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
并非《分布式能源》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分布式能源》杂志,于2016年经国家新闻...
广西城镇建设广西城镇建设
《广西城镇建设》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14/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Essays on The Ethnic Culture of Dali(年刊)2004年创刊,从民族历史·源流,南诏·大...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