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农村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农村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来源:互联网 sk004 | 龙腾云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我国的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再到“新课改”的转型期。农村教育该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培养全面素质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农村历史这一学科,在教学中实施中特别是新课改的推动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在农村中学执教,由于受农村特殊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做到每一节历史课都能利用多媒体。缺乏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如何上好每一节历史课、落实历史课程标准设定的教学目标对我们广大农村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件必须要思索的课题。下面我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点体会与:

  一、做好导入语的设计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具有她本身的特点。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导入的途径和角度很多。而一节好的历史课,少不了优秀的导入,所以导语的设计有很大的弹性。这就给导语设计提供了极大的自由驰骋空间。导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里我按照设计导语的主体把它分为教师导入和学生导入两种。

  首先,导入语由教师来设计。教师自己设计导语是我们农村历史课堂目前最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作用。这应该遵循趣味性实效性及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最好能立足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立足学生了解的知识,做到既要能在内容上顺利引入课堂,又要能很漂亮的抓住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导入语由学生来设计,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省今年进人课改。按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据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该表现为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说到底就是在上快过程中做好双边教学,《课标》还规定了新课程改革还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导入语由学生来设计,这是新课改前或传统教学从没有过的尝试,这也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转变。这样的话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主席曾经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世界的发展需要这中创新,创新力的培养也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里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自主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与锻炼,也就愈能接近新课程确立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自己设计导语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发挥主体性作用,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加上这个年龄的学生具有我们教师不具有的观察与思考的角度,他(她)们的设计往往是我们成年教师无法想象到的。再次,学生进行导语的设计要求对课本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本课的基础知识,他们必须认真地阅读课本,甚至要查阅资料,进行构思,这就在实际上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加上老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精神。

  二、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农村高中的学生学习新课程下的历史基本没有形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作为农村高中历史教师,我认为学生记课堂笔记有一个目的、两个好处。一个目的是课堂笔记服务于实际的教学目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两个好处首先是可以牢牢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我们农村学生由于受农村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基础知识差,家长的教育理念、留守现象等,所以很有部分学生上课时容易分神,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课堂,甚至开小差和做小动作,要求他们记课堂笔记,有利于使他们跟随课堂进度和节奏,把握课堂的内容。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学生渐渐的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而且记笔记过程本身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甚而会有创新的火花迸溅;其次记课堂笔记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记得是否恰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后巩固和复习时拿出笔记,一看记录的东西就能迅速地进入状态,复习什么,怎么复习一目了然;而那些没有做好笔记或根本没有记课堂笔记的学生,拿出教材,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新学,效率当然不会高。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一定要做好课堂笔记,抓住了这条“捷径”,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使得学生使用的教材和他们的课堂笔记相互作用。教材有面,笔记有点,点面结合,相得益彰。课堂笔记,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见到什么就记什么。而是有选择的记录,择记要点、难点和一些关键性的语句。

  不过,在利用课堂笔记这个环节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一是做好课前预习,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基本史实,发现疑难,以便有的放矢地做笔记;二是关注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的,涵盖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有选择地记录;三是把握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往往能够引导和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高度;四是课堂笔记最好是记在课本上,尽量不用本子,这样在记忆复习时直接方便。

  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标》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习中仍以知识记忆为主,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由于是被动地学习,便无疑可问。即使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这样不利于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热情地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质疑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其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学应有问题,有问题则善学。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这方面要认真做好问题情境的设置,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人民版必修1五四运动。是学生首先发起的,可以问学生在这次运动中,学生拌演什么角色,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会使学生立即联系自己,不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为下面爱国主义教育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本身就是情感体验教学法的表现。不过问题设置后需要学生讨论探究的,操作起来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比如讨论的时间必须兼顾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生活阅历,讨论的时间可略为长些,要给学生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更别说讨论,只是做秀而已;太长会让学生哄堂,或出现东张西望的现象。就会使讨论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讨论这种方式的运用,原则上是保证小组内每个成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又不至于陷入纷乱争议的局面。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439/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
经贸世界《经贸世界》
《经贸世界》本刊一直以“让世界经贸进入中国,助中国经贸走向世界”为办刊宗旨,深情关注中外经贸的合流并轨,深情关注入世后的中国贸易的新发展动态。创业人、经理...
航天员《航天员》
《航天员》杂志,于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393/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航天装备、航...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11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药物...
江苏水利《江苏水利》
《江苏水利》杂志,于199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474/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程管理、...
铁道运营技术《铁道运营技术》
《铁道运营技术》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204/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通信信...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