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由一道高考历史试题说起
由一道高考历史试题说起
来源:互联网 sk004 | 杨少轩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12】帝王谥号主妥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正确的是:A.秦始皇 B 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

  对于这道习题,我的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作答。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对“年号”、“谥号”、“庙号”、“尊号”这一类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年号、谥号、庙号、尊号

  第一、先说“年号”。

  年号是什么?简言之,它是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据考证,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的是西汉的汉武帝刘彻,他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都要改变年号,称做“改元”。当然,在明朝以前,中国的封建皇帝也不是只是新君即位才改元,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也常常改元。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他先后就曾使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等11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封建时代,“年号”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为了纪年,它同时还被赋予了更多更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它也时常被认为是帝王正统身份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例如,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从“年号”所使用的字数上看,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也有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等等。

  “年号”始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到现在的日本仍然在使用自己的年号。而在我国,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废除帝王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如上面我所枚举的“康熙”、“乾隆”就属于清朝入关以后两位皇帝的年号。本来年号是用以纪年的,但是现在,影视作品中经常把某一位古代帝王的年号后面加上一个“帝”字或是“皇帝”二字,于是就出现了“康熙帝”“乾隆皇帝”这样称呼了。约定俗成,本来属于帝王的年号,也就成了帝王的又一个称呼了。

  第二、再说“谥号”。

  何为“谥号”?《周礼》说:“小丧赐谥。”意思是指人死后一段时间才赐予谥号。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概言之,谥号乃是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制度形成于什么时候?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国学大家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不管哪种说法正确,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无疑。换言之,在西周之前的夏商时代的并没有谥号,即使是最高统治者的王,史书上往往也是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来表示,例如太甲、孔甲、盘庚等等。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既然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所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谥法制度应该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新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则是由朝廷赐予的。

  谥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开始就有严格的等级界限。所以,并不是人人皆有享受谥号的资格。西周东周时的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才有得谥的资格;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才有得谥的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从《逸周书·谥法解》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属褒扬性质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其二,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其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这三类谥号,前者可以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

  《史记·谥法解》:“经天纬地曰文,威强睿德曰武,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如西汉的汉文帝、汉武帝中的“文”“武”二字就属于上谥;如隋炀帝、汉灵帝中的“炀”“灵”二字就属于下谥;晋怀帝中的“怀”字就属于中谥。

  谥号的用字最初是一字,但是从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谥号的实质也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二十一字。如清朝的康熙皇帝,他的谥号是: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再如康熙的祖母,谥号是:孝庄文皇后。

  第三、再说“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因此被废止。到了秦朝,连谥号制度也一并被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多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声学技术《声学技术》
《声学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东海研究站、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市声学学会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26研究所合办的学术性刊物(香港声学学...
农业现代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132/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区域...
中国工业医学《中国工业医学》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26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
世纪桥《世纪桥》
《世纪桥》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464/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白...
工企医刊《工企医刊》
《工企医刊》(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哈尔滨市卫生局主管、哈尔滨市工厂企业医院管理委员会主办、工企医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专业医学期刊,刊登职业医学、预防保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一家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秉承服务教学的办刊宗旨,努力找搭建学术交流平台。2002年3月创刊以来,在编辑、...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