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来源:互联网 sk001 | 王福陈 刘天军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论文摘要: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要首先搞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明白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涵义及相互关系,如何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新中国成立61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研究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积累了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取得的最重大成就。61年的历史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新中国61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61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事业。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现在理解是很多的,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呢?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认为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且由他们的后继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思想体系。他认为这里面一个是内涵的问题,一个是外延的问题。从内涵来讲,马克思主义就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个主义的主题就是要回答工人阶级和人类怎么走向解放。从外延来讲,从马克思到今天,一切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我们都认为是大马克思主义。所以,从内涵和外延上讲,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一个狭义和广义的理解。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一般的理解就是我们老祖宗那些学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把它叫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我们老祖宗的学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广义来说,是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中的一部分,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有层次,这里面就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现在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这些实践提升到理论层次,把丰富的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断地与时俱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求我们首先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涵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研究解决中国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国情、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我们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回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新的实际为中心,在实践中不断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理论,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不断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认真研究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世情,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过程。任何理论体系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只有把握时代问题,认清世情,才能确定党和人民所处的时代地位和历史方位,才能把握中国发展的时代命脉和历史趋势,才能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通过什么样途径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问题。今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时代条件和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汲取世界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明,带领中国人民紧跟时代前进潮流,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众化就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场,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认真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用大众语言阐释和表达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让大众所接受,成为人民群众的锐利思想武器。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的能动的物质力量。任何正确的理论,必须说服群众、掌握群众,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所接受,由人民群众创造和发展。否则,再好的理论,只要离开人民群众,脱离群众,都是一事无成。理论的巨大成就,来源于其必须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运动相结合。毛泽东曾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定要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掌握群众,为群众所接受,这就要走大众化的道路。要大众化,就必须通俗化,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同时,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源泉和基础,人民群众是理论的真正创造者和实践者。

  另外,我们必须了解的是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和在中国的与时俱进,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2年,是一份自然科学学术性刊物。它以介绍创造性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开展学术争鸣与交流,发现和培养科研人才,...
China Ocean Engineering《China Ocean Engineeri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季刊) 创刊于187年,由中国海洋学会主办。COE编委会成员26人,编委会名誉主任严 恺教授 (两院院士),编委会主任邱大洪教授 (中科院院士),还...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始于2004,是一家国际英文杂志对山地科学。它是由中国科学院(CAS)监督,由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骨科临床与研究《骨科临床与研究》
并非《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双月刊,于201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北京市卫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主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全年出版6期,每单月8日出版。本刊...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是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自1997年正式创刊以来,坚持高标准办刊,以文入选,以其较高的学术品刊(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