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试论心理机制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运用
试论心理机制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运用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尹 彦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心理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建设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心理机制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会呈现一些相关特征。良好的心理机制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遵循大学生价值观念生成和发挥作用的心理规律,运用心理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证。

  关键词:心理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高校作为大学生成才的摇篮,既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把社会主义的这一崇高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最终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追求,以更好地发挥其凝聚、规范、引导、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遵循大学生价值观念生成和发挥作用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心理机制,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心理机制的内涵及特征

  《现代汉语大词典》把“机制”解释为:“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主要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规律。”[1]心理机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因素影响下,引起个人或群体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各种内部结构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在多层次、多方向所形成的受一定规律支配,存在内在联系,产生互动效应的结构系统,它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一)内隐性与外显性。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素质和能力的形成等都是内在的,不光靠教育者的直接灌输来完成的,还依赖于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的许多内隐因素对受教育者的施加影响而内化心理认同和外化为具体行为。外显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一定物质条件下,大学生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的形式都是感性的、外在的。它以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指标和注意指标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并内化为和推动着内隐性心理活动。

  (二)情境性与可控性。“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景观进行交流、对话,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设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着景观的解读,在解读中理解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文化信息,获得新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意义的重构”[2]。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不同情境对大学生心理的作用及引起相应的心理感受都是不同的。这种心理状态是与特定情境中的内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特定情境下,当外部调节和内部调节实现了有效控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就可能产生并保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当脱离这种情境和控制时它就可能消失。

  (三) 共同性和差异性。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认为:“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完整结构。”[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活动都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任何只重视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道德意志的训练而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或只是重视陶冶道德情感而忽视对这种情感的理性锤炼,或只重视锤炼道德意志而忽视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等等,都将是一种不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肯定是不明显的。同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过程虽然是共同一致的,但因大学生个体本身的心智水平和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却呈现出巨大的个体性差异。

  (四)指向性和弥散性。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内心的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例如,价值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关系,用以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不同价值的事物形成不同的选择倾向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引领和教育,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被具体的先进人物、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所吸引,整个过程总体上是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性、多向性、多重性、多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从而他们对事物的价值评价、价值情感和价值判断又呈现弥散性特征。

  (五)主体性与被动性。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正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认知能力日趋成熟,主体意识的明显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求新心理、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欲望,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不满足于教育者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但如果教育者忽视他们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柔性不足而刚性有余,就不能激他们改变自我的动机和潜在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作用不仅得不到发挥,反而还可能会处于被动地位。

  二、良好的心理机制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心理机制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心理动力。心理动力是指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它能使个体的定向系统投入运行,推动他们对信息的意义进行理智性鉴别,对行为目标、行为方式做出最优化决策[4],以满足个体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5]“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6]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信息“输入”具有能动的作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心理过程必然要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心理动力作用。良好的心理机制就在无形之中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唤起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树立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自觉养成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习惯。这样,这种心理动力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当代大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掌握,并内化为大学生比较稳定而又普遍的价值取向,从而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健康向导《健康向导》
《健康向导》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211/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祖国医药、...
临床荟萃《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06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急救医学、...
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季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和民族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广...
通信与广播电视《通信与广播电视》
《通信与广播电视》是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本公司在科研、设计、生产中涌现出的新成果、...
记者观察《记者观察》
《记者观察》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155/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育在线...
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国内外一家中药药理的专门学术刊物。 《中药药理与临床》辟有治法研究、名方研究、实验研究、临床...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