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虚拟的“村落”:乡村青年的城市体验与城市适应 ——以一个乡村青年QQ群为例
虚拟的“村落”:乡村青年的城市体验与城市适应 ——以一个乡村青年QQ群为例
来源:互联网 sk001 | 王佳鹏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虚拟村落 乡村青年 城市适应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作为“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兼具现代和后现代的种种特征。农村社会学主要关注进程务工的农民,只注意到了现代化的特征;信息或网络社会学主要关注城市人的网络交往,只注意到了信息化的特征;在对象上都忽视了从农村流入到城市的青年大学生及已就业的大学生。本文从现代化和信息化结合的角度,用卡斯特的理论对以一个乡村青年QQ群的研究,表明了一种虚拟的“村落”的存在,而其功能就在于给予流入城市的青年以生活、心理及思想上的认同,这是有文化的乡村青年适应城市的新方式。

  关键词:虚拟村落 乡村青年 城市适应

  “突然地未加防卫地面对全球化的风暴,人们不知所措,他们只能紧靠在一起;而他们过去所拥有的,他们过去的作为,变成了他们的认同。”

  -----卡斯特《认同的力量》

  作为“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现在的中国不仅正经历着西方过去所经历过的工业化、城市化历程,而且也面临着西方正在经历的信息化、全球化进程,因此可以说,当代中国兼具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或者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种种特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学者像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一书中对法国的预言一样,认为中国的农民也正在终结或即将终结;而研究“城中村”的学者则进一步指出,不仅农民在终结,而且包括“城中村”在内的村落也正在终结。但是,村落真的终结了吗?村落传统就没有一点继续存在的希望吗?

  本研究将以一个来自山西农村的大学生老乡QQ群为例,揭示一种虚拟“村落”的存在,以及其形成过程和功能后果;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社会理论的视角,深入探讨传统村落的终结与虚拟“村落”的关系问题。其中的根问问题是乡村人如何在“城市社会”中安身立命,一方面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侵入与接替”过程中(张鸿雁,2001:484),他们主动或被动地入住城市,但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曾经的乡土情怀;另一方面,他们还尚未在作为工业社会中心的城市中站稳脚跟,却又不得不对信息化和全球化这样的后现代浪潮做出回应或适应。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视角

  关于农村、“城中村”和城市化的研究,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三农研究本身甚至已成为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其中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农村的人口流动、计划生育、征地补偿、农业市场化及农民组织化等;“城中村”研究主要关心农民工的求职途径、社会支持网、城市适应等;还有学者从宏观上分析我国的二元结构及城市化模式。尽管这些研究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政策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却很少有学者关注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与世界社会(或全球社会)对农民或农村人的影响,尤其是乡村人如何同时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全球化两种不同的社会转型中安身立命。

  而以虚拟网络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社会学也忽视了城市中的乡村人的存在。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三农研究的潜在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即农村变为城市、农民成为市民、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农业),却不管乡村人进入城市后如何应对信息化和全球化;而网络研究则是关注(城市)人在信息社会和世界社会中的行为,却不关注那些未被彻底城市化的乡村人的网络行为。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皮埃尔·布迪厄,2004:1)。可见,一种思维方式或理论视角对于我们观察和思考社会的重要意义,所幸的是总有一些学者站在前沿引领学术潮流,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理论视角可供借用。本文主要以卡斯特尔的信息社会理论为视角,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认识论警醒。卡斯特尔指出,这个千年之交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新的时代,即信息社会,而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关键特。信息社会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性质的转变,具体包括“流动空间”和“无时间之时间”两个方面:“流动空间,是指在没有邻近性的情况下,让社会实践同时进行,或者把再看同一时间里并存的实践聚拢起来的技术和组织上的可能性”(成伯清,2006:117);“无时间之时间”指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指向立即的瞬间,或者在序列中引入随即的不连续性” (卡斯特,2001:564),这二者都是现代社会的频繁流动和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导致的后果。最后,在时间上的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此处的后现代主要时间意义,相当于当代)之分就变为“无时间之时间”;而在空间上的地方、国家与全球就被“流动空间”所取代。

  卡斯特尔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处于不断流动中的乡村人在信息社会(城市则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中的处境:他们曾在乡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乡土本色,他们通过某种方式从乡村流入到了城市上学或工作,他们在信息化的网络上相遇、相识和相交,这个使他们相遇、相识和相交的网络正是笔者后文提出并会详细阐述的虚拟的“村落”。该网络一方面是作为交流媒介的Internet,具体有BBS、QQ群等不同形式;另一方面更指在Internet网上形成的关系网络。它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社区”,是具有乡土特征的,但却与传统的村落不同,更与城市不同,它是传统的村落、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网络三者“杂交”的产物,具体地它最终沉淀在住在城市中的乡村人身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从乡村进入城市上学或工作的乡村人为研究对象,以他们建立的QQ群为载体,来回答乡村人在当代城市社会中的安身立命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乡村青年建立的QQ群,该群于2005年以南京某大学BBS山西版为基础而建立。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收集资料,首先在群里认识了两个老乡同学(一男一女),而后由让这两位同学作为“向导”为笔者介绍其他人,共访谈8人。其中,有两人已在外地工作,是通过QQ聊天收集资料的。另外,由于笔者也是山西人和该群的参与者,所以在分析中也会以自身体验作为辅助资料。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如下表: 个案编号 代码 性别 年龄 现状 1 AT 男 24 某大学硕士在读 2 FY 男 25 某大学硕士在读 3 DJ 女 27 某大学本硕,在上海工作,Q聊 4 RA 女 26 某大学本硕,北京读博,Q聊 5 LF 男 21 某大学本科在读 6 TS 男 23 某大学硕士在读 7 YC 女 24 某大学硕士在读 8 LJ 男 24 非大学生,在南京工作 (注:个案编号以访谈时间顺利编排,访谈对象的代码为该人的真实名字或网名的缩写,其中个案1和个案3即是笔者首先认识的作为“向导”的同学。)

  三、“村落”的形成、活动及其功能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政法论丛《政法论丛》
《政法论丛》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016/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法史研究、...
炼油技术与工程《炼油技术与工程》
《炼油技术与工程》杂志,于197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139/TE,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油品...
宏观质量研究《宏观质量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13年6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兢兢业业,孜孜矻矻,这...
新闻世界《新闻世界》
《新闻世界》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090/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政工园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044/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历...
火控雷达技术《火控雷达技术》
《火控雷达技术》(季刊)创刊于1972年,由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方针,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报道国内外同行的雷达、通讯等电子领域的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