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徐文彧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文化差异 个人主义 价值观 社交礼仪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交准则、思想意识、语言行为以及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

  关键词:文化差异 个人主义 价值观 社交礼仪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交准则、思想意识、语言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与语言》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差异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self)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处不在。英语中有大量以自我为中心的词语, 如”self-support(自立),self-service(自助),self-confidence(自信心),self-reliance(独立特行),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等。此外,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而中国文化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持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先利民,再利己,中国文化也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社会关系差异的比较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认为“人生而平等”,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国,很少有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而引以为豪,也很少有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在美国有很多谚语也验证了这一点,No pain, no gain.(不劳无获);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而在中国,一人得道,仙及鸡犬,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父母作为保护伞,躺在父母功劳簿上的人比比皆是,而且中国的社会关系网交错成一张非常复杂可怕的大网, 曾经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凭诚可贵,道德价更高;德才做参考,关系最重要。”“上面有关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社交礼仪的差异 寒喧语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会问“吃了没有?”“去哪呀?”“干什么去?”这些在我们看来比较自然随和的言语,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这多少触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即便勉强给你一个答复,心里也会嘀咕,问我吃了没有,他会理解为对方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而对于“Where are you going?”,大部分讲英语的人(English-speakers)听后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不关你的事。)西方人见面,通常会使用“Hello!” “How do you do!“或者谈论天气,“It is a fine day today, isn’t it?” “It’s raining hard, isn’t it?” 汉语里的寒喧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吗?”“好久不见了,你又长胖了。”西方人很忌讳别人说“You are fat”他们很难理解中国有些服装店起的名字为“肥婆”“胖太太”“胖依衣”“肥而美”,他们认为没有人会进这种店购物。 餐桌上的礼仪差异 西方人聚餐时遵循的是“让菜不夹菜,让酒不劝酒。”(莫大伟,首都师范大学外教),西方人认为吃饭时不用劝客人,他们通常会说“Help yourself”,而且盘子是自己的私人领域,夹菜无异于把菜直接放到别人嘴里,非常不舒服,难以接受。而中国人的好客殷勤则是传承了过去的传统,因为以前资源不丰富,有好吃的、好喝的都先满足客人。另外,在吃东西时中国人喜欢出声,并且频频举杯敬酒,劝酒,大声的吆喝,在西方人看来非常不雅,他们敬酒时使用的是香槟酒,会非常礼貌的祝酒,干杯,而如果要喝白酒或啤酒,他们会去酒吧,这属于个人行为。在碰杯时中国人有尊长、地位之分,年幼的,地位较低的,杯子要低于对方,而西方人认为杯子举得越高越好,表明高兴(high)。中国人在就餐时在餐桌上经常会忍不住吸烟,饭后会剔牙,有些爱美的女士会拿出小镜子,整理服饰,头发,扑点粉,补点口红,而男士则会摆弄自己的领带,松松裤带,有时甚至把鞋脱了。这些在西方人看来特别粗俗,不得体,难以忍受。 对待礼物的态度差别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通常会说:“你破费了,花这些钱干嘛?”或是“你真见外,还带东西来,你拿回去自己用吧。”然后把礼物放在一边,看也不看(其实非常想看,怕人说贪心,等客人一离开,会迫不及待的打开。)而送礼方则会说:“也没买什么好东西,花的钱也不多”“我们用不上,所以给你送来了。”而实际上,礼物是其精心挑选的,也花了很多钱。西方人则不同,他们送礼物忌送贵重的礼品,有贿赂之嫌,忌送过时的,淘汰的东西,并且收到礼物他们会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说“Thank you!”

  4) 在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词,贬低自己一番,而西方人则一般没有贬己尊人现象。他们听到赞扬后往往表示高兴并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一位中国青年妇女在美国,身上穿着一件漂亮的服装,当别人对他说:“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这位中国妇女听了,内心很受用,但有些不好意思,就回答说:“No, 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换作西方人则会表示感谢“Thank you very much.”或“Do you really think so?””“Oh, really? Thank you very much.”

  4.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1) 饮食观念不同

  中国人特别讲究吃,“民以食为天”足以说明吃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于几千年来,这个民族都处于低于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但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是过于追求美味,忽略了营养,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盘菜“不好吃”;而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___因为有营养。

  2) 饮食方式差异比较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互相敬酒、互相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礼让的美德。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时代主人《时代主人》
《时代主人》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200/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主任笔会、...
中国造纸《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月刊)1969年创刊,是由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的专业技术性刊物。 中国造纸作为我国造纸工业技术领域的...
机器人《机器人》
《机器人》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137/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文与报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浙江大学主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办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正确、迅速地反...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76年,是广西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现任编委会主任为广西大学副校长张协奎教授。本刊方针与宗旨是以马...
国外测井技术《国外测井技术》
《国外测井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主管,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性刊物。《国外测...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