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莉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李渠中心卫生院 陕西延安 716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补气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补气活血方治疗,观察组给予补气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对照组低,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补气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转归。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补气活血方;针灸;神经功能
脑卒中后遗症指在脑卒中发病6个月后,仍存在口歪眼斜、语言障碍及半身不遂等症状,该时期称脑卒中后遗症,进而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其不仅降低患者生存信心,还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进一步恶化而造成死亡。目前临床常采取补气活血方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发展,但疗效缓慢,相关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中具有一定成效[1]。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补气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6-77岁,平均(59.62±5.40)岁;病程6-17个月,平均病程(8.36±1.51)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8.91±5.40)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8.47±1.5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补气活血方(黄芪、炒山楂各30g,川芎10g、丹参10g、赤药10g、蜈蚣10g、桃10g仁、当归10g、红花5g、甘草5g、全蝎5g)治疗,采用冷水煎取药液500ml,共煎2次。1剂/d,分2次温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患者针灸前30min处于仰卧,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并排空膀胱,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25号40mm不锈钢毫针刺入穴位,给予大幅度慢频率捻转手法,每穴捻转1.5min,行留针20min,在针刺治疗后,头针保留,拔除体针,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指标 (2)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2]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轻。(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神经功能评分下降≥70%,临床症状消失;有效:3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70%,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 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n=35) 23.64±4.20 19.28±2.17 5.456 0.000
观察组(n=35) 23.41±3.92 15.28±2.62 10.201 0.000
t 0.267 7.582 - -
P 0.814 0.000 - -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有19例、15例、1例,总有效率97.14%(34/3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有12例、15例、8例,总有效率77.14%(27/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12)。
3 讨论
脑卒中其特征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障碍性疾病,常会伴有半身不遂、口歪眼斜及语言障碍等症状,具有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等特点,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脑中风后遗症的认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遗症的主要由肝火过旺及体虚血瘀,补气活血方由黄芪、炒山楂、川芎、丹参、赤药、蜈蚣及黄芪等组成,其中黄芪具有补气之效;赤芍、当归具有补肝肾、活血通络之效;山楂具有健脾开胃、消滞散瘀之效。诸药合用可起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等功效,但中药药性温和,短时间内单独使用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补气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可调理经络,达到醒脑开窍、疏经活血作用,疏通血液流通,行气活血,加速血液循环,使其重新活跃,刺激部分还没有完全坏死的细胞,通经活络,从而促进血管内血栓化解,帮助调节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利于血液流通恢复正常,促进人体血液微循环,降低脑血管阻力,从根本上调节患者病情[3]。针灸可促进机体中局部中枢神经兴奋性感及神经系统肌肉兴奋,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补气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孔菲,刘双岭,陶然,等.针刺联合滋阴活血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09):31-33.
[2] 代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2):1511-1513.
[3] 贾亮,张建刚,王贵玲,等.补气活血中药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障碍疗效及对S100β、Hcy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2):355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