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张悠[共同一作],吴佳益,杨静[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摘要:牙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生物膜导致的继发龋。开发一种能够有效防龋的新型修复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期有防龋性能的新一代生物活性树脂进行一综述。
关键词:防龋;复合材料;口腔
牙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继发龋。影响继发龋的主要原因包括:修复时间、修复部位、是否进行牙髓治疗、口腔卫生状况等,但以上因素很难改变,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防龋的新型修复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复合材料由于其美观性和操作性强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具有防龋性能的新一代复合树脂材料作一综述。
1.抗菌类材料
1.1 季铵盐类
共聚甲基丙烯酸季铵盐(QAMs)的正电荷(N +)位点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细胞膜接触时,细胞膜的电学平衡可能受到干扰,导致细菌死亡。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链长会增强其抗菌性能,链长16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十六烷基酯(DMAHDM)显示出最强的抗微生物效力。对于短链季铵盐,抗菌活性依赖于带正电荷的铵基团与带负电的细菌膜接触,改变细菌细胞膜离子平衡,影响蛋白活性和破坏细菌DNA。对于长链季铵盐,抗菌活性除上述机制外,还依赖于长链烷基链可插入细菌细胞膜中导致细菌细胞破坏。[1]
1.2 氯己定类
通过将氯己定(CHX)与牛磺酸氯胺(TauCl)和牛磺酸溴胺(TauBr)化合物与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温育来测试三种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CHX对所有测试病原体显示出最强的抗菌活性。当细菌细胞接触CHX时,细菌的外部细胞膜被快速破坏,进而损伤细菌细胞内膜,导致细胞凋亡。[2]
1.3 银离子类
NAg被掺入到树脂中,大大减少了生物膜的生长,且不影响粘结强度和材料颜色。 关于抗菌机制,有人提出Ag离子可以灭活细菌的重要酶,导致细菌DNA失去复制能力。[3]
2.蛋白排斥剂材料
蛋白排斥剂可通过减少材料上的唾液蛋白涂层,使抗菌剂与细菌充分接触以增强其接触杀伤效果。此外,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表面吸附蛋白质是细菌附着的先决条件。因此,抗蛋白的材料会使细菌附着以及菌斑形成更加困难。研究表明聚吡啶鎓基团(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产生蛋白排斥功能;一种具有磷脂极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胆碱(MPC),也可以产生蛋白排斥功能。MPC是在侧链中具有磷脂极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当放置在水中时,极性基团会与水相互接触。亲水性物质表面通常比疏水性表面具有较少的蛋白质吸附,因此MPC可以有效排斥蛋白质吸附。共聚MPC被用于牙科修复材料中,它的蛋白质吸附量仅为普通材料的1/10。[4]
3.再矿化剂材料
防治龋齿的两个主要策略是抑制生物膜和促进再矿化。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可以释放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并使病灶再矿化。然而,含有传统磷酸钙颗粒的复合材料机械性弱,成型形差。无定形磷酸钙纳米颗粒(NACP)被掺入树脂中,其钙和磷酸盐离子释放量高,机械性能也优于传统材料。
新型复合材料常将抗菌与再矿化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树脂的防龋能力。研究表明2种抗菌剂(NAg,DMAHDM)和再矿化剂(NACP),比单剂或2种药剂组合有更好的防龋效果。而四联配方(MPC,DMAHDM,NAg,NACP)掺入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聚合物中,可增加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释放,降低蛋白质吸附量。因此,将多种生物活性剂混入树脂中以抑制龋齿的方法可能对牙科粘固剂、充填、封闭等都有巨大促进作用。[5]
4.结论
新一代抗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复合树脂将为口腔健康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Li F, Weir M D, Xu H H. Effect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hain length on antibacterial bonding agents[J].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13, 92(10):932-938.
[2] Zhang J F, Wu R, Fan Y, et al. Antibacterial dental composites with chlorhexidine and mesoporous silica[J].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14, 93(12):1283-9.
[3] Cheng L, Weir M D, Xu H H K, et al. Antibacterial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nanocomposites with a quaternary ammonium dimethacrylate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J]. Dental Materials, 2012, 28(5):561-572.
[4] Zhang N, Weir M D, Chen C, et al. Orthodontic cement with protein-repellent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release of calcium and phosphate ions[J].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6, 50:51-59.
[5] Wang L, Xie X, Imazato S, et al. A protein-repellent and antibacterial nanocomposite for Class-V restorations to inhibit periodontitis-related pathogens.[J].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 2016, 67:702-710.